,欢迎光临!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家智库 >> 乔东教授畅解《道德经》(37-45章)

乔东教授畅解《道德经》(37-45章)

2017-07-08 21:21:55 来源:职工文化网 浏览:1464

职工文化是“职工做人之道”的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做事之道”的文化,职工不懂“做人之道”,企业也很难懂“做事之道”。职工文化做不好,企业文化也很难做好。作为“职工做人之道”的文化,职工文化培育出的职工可以从《道德经》(37-45章)中悟到很多“做人之道”。《道德经》(37-45章)告诉我们:“做人之道”关键在于明“大道”。 

    职工文化培育出的职工总是遵循“道”的无为而无不为的原则做人做事。这些职工总是依“道”行事,一切事情也总是自我运行、自然发展。他们一般也总是依“道”来控制自己的贪欲,这样几乎就没有贪欲之心了。他们因为没有了贪欲之心,所以做一切事情总是很顺利。
他们都是具有高尚道德修养之人,但一般不从形式上表现出来,因此,他们是真正具有高尚道德修养之人。他们一般不会只是追求形式上的道德,不会只是演给别人看,因为那样才是没有道德修养的表现。他们的高尚道德修养一般是顺应自然、无心作为,而不是顺其自然、有心作为。他们有所作为的时候,如果没有人回应他们,他们也不会强制要求别人什么,因为那样就会失去“道”、“德”、“仁”、“义”,从而就会出现假仁假义的现象。假仁假义是忠信不足的产物,也是人心混乱的开端。他们一般不会追求所谓的先知先觉,那是一种虚伪的表现,容易产生愚昧。他们一般做人做事敦厚老实,不做轻薄之人;内心朴实无华,一般不虚夸自己。所以,他们总是舍弃浮华,而表现朴实敦厚。他们总是追求“道”,因为天得到道就清明,地得到道就宁静,高人得到道就英明,河谷得到道就充盈,万物得到道就生长,企业得到道就会成为行业的翘楚。推而言之,天不得清明,恐怕要崩裂;地不得安宁,恐怕要震溃;高人不能保持灵性,恐怕要失去影响;河谷不能保持流水,恐怕要干涸;万物不能保持生长,恐怕要灭亡;企业不能保持行业翘楚地位,恐怕要危险。所以,职工文化培育出的职工知道: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过去君子都自称为“孤”、“寡”、“不谷”,就是以贱为根本。因此,这些职工即使有了最高荣誉,也不会赞美称誉;他们即使技能超群,也总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他们追求的“道”总是循环往复,不断运动变化。道的作用微妙又柔弱。天下的万物产生于有形,而有形又产生于无形。职工文化培育出的职工的知识技能是有形的,文化修养是无形的。他们清楚了“道”的理论,总是努力去实行,而不是将信将疑,更不会置之不理。他们尊崇的“道”有时会被人嘲笑,但恰恰这才是真正的“道”。古人说过:光明的道,好像暗昧;前进的道,好像后退;平坦的道,好像崎岖;崇高的德好,好像峡谷;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像怠惰;质朴而纯真,好像混浊未开。最洁白的东西,反而含有污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大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道幽隐而没有名称,无名无声。但是,只有“道”,才能使万物善始善终。因此,职工文化培育出的职工总能深谙“大道”。他们明白: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人们最厌恶的就是“孤”、“寡”、“不谷”,但古代君王却用这些字来称呼自己。一切事物,如果减损它,却反而得到增加;如果增加它,却反而得到减损。这些道理他们总是被别人教导,他们也这样告诉别人。他们知道:过于强暴的人一般没有好下场,所以,他们总是善待每一个人。他们明白: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腾越穿行于最坚硬的东西中;无形的力量可以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因此,他们总是做“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他们总是“无为”,成就别人有为,所以很少有人能与他们比肩高低。他们总会把生命看得比名声和金钱更重要,总会看淡一时的得与失。他们一般不会过分的追求名利,那样会付出更多的代价;不会过于积敛财富,那样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他们总是懂得满足,所以,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他们总能保持住长久的平安。他们明白: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所以,他们总会保持清静胜过躁动;忍受寒冷胜过暑热。他们总能清静无为,所以他们才能有着广泛的影响。

附录原文及译文(37-45章) 

第三十七章 

道常(道的常识), 
无为而无不为(无为的境界造就无所不为的功绩)。 
侯王若能守之(统治者若能遵守这个规律), 
万物将自化(万物将自然归化)。 
化而欲作(在归化的过程中难免欲望发作), 
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这时可以用我的“无名之朴”去除杂念)。 
镇之以“无名之朴” (用我的“无名之朴”去除杂念), 
夫亦将不欲(他们就会克服欲望), 
无欲以静(没有欲望就可以静下心来), 
天下将自定(这样天下将自然安定)。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品德高尚的人没有德的概念), 
是以有德(这是因为他从来没有离开德)。 
下德不失德(品德一般的人表现形式上的德), 
是以无德(实际上是一种没有德的表现)。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品德高尚者顺应自然而不自以为然), 
下德为之而有以为(品德一般者做了什么就以为了不起)。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大仁爱者表现的仁爱是不自觉的),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义气用事的人就有明确的目的性),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行大礼者如果得不到对方的相应), 
则攘臂而扔之(则恨不得抓住胳臂使人强从)。 
故失道而后德(所以失去大道的人应该遵守德之规范), 
失德而后仁(失去德之规范的人应该具有仁爱之心), 
失仁而后义(失去仁爱之心的人应该讲点道义), 
失义而后礼(失去道义的人应该懂得社会的礼节)。 
夫礼者(如果连社会的礼节都失去了), 
忠信之薄(忠信之薄就可想而知了), 
而乱之首(它是引发一切动乱的罪魁祸首)。 
前识者(有先见之明的人), 
道之华(知道社会上一旦礼节繁多), 
而愚之始(那么愚昧也就随之而至)。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因此大丈夫宁愿处于敦厚淳朴之乡), 
不居其薄(不愿居住于忠信浅薄之处)。 
处其实(宁愿于朴实无华者为邻), 
不居其华(也不愿居住在礼节繁多的闹市)。 
故去彼取此(所以有智慧的人知道如何取舍)。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昔日获得阴阳未判混元一气者): 
天得一以清(天得到混元一气可以清澈); 
地得一以宁(地得到混元一气可以宁静); 
神得一以灵(元神得到混元一气可以有灵性); 
谷得一以盈(川谷得到混元一气可以盈满); 
万物得一以生(万物得到混元一气可以生生不息地繁衍);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统治者得到混元一气可以号令天下)。 
其致之也(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天无以清将恐裂(天没有清澈必将崩裂); 
地无以宁将恐发(地没有安宁必将动乱); 
神无以灵将恐歇(元神没有灵性必将休亡); 
谷无以盈将恐竭(川谷没有盈满必将枯竭);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万物不能生息必将绝灭); 
侯王无以高贵将恐蹶(统治者失去高贵必遭颠覆)。 
故贵以贱为本(所以贵以贱为根本), 
高以下为基(高以下为根基)。 
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所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 ), 
此其以贱为本邪(以此来表明他以贱为本的态度啊)。 
非乎(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故至誉无誉(所以最高的荣誉无需赞誉)。 
不欲琭琭如玉(不要认为自己是一块美玉), 
珞珞如石(把自己看成一块石头)。 

第四十章 

反者(物极必反), 
道之动(是运动的规律)。 
弱者(能把握规律的弱点), 
道之用(是对道的理解与应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对天下万物的认知产生于有形的运动), 
有生于无(而有形的运动开始于无形的积蓄)。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上士闻听悟道的方法), 
勤而行之(会勤奋学习马上行动); 
中士闻道(中士闻听悟道的方法), 
若存若亡(会将信将疑是懂非懂); 
下士闻道(下士闻听悟道的方法), 
大笑之(会嗤之以鼻哈哈大笑)。 
不笑不足以为道(这种人不笑不足以证明大道的可贵)。 
有建言者(有《建言者》记载): 
明道若昧(光明的大道好似昧暗), 
进道若退(前进的大道好似后退), 
夷道若堆(平坦的大道好似崎岖)。 
上德若谷(上德的境界好似虚谷), 
大白若辱(最洁白的好似有暇疵), 
广德若不足(最广大德恍似不足够), 
建德若偷(修德的过程好似怠惰), 
质真若渝(质朴纯真好似不坚定)。 
大方无隅(远大的目标落实于障碍的跨越), 
大器晚成(贵重的器皿成型于精细的雕琢), 
大音希声(动听的音乐来源于单声的组合), 
大象无形(伟大的形象形成于无形的感化)。 
道隐无名(大道隐藏在无名事物中), 
夫唯道(只有遵循大道规律的人), 
善贷且成(才能善始善终并且成功)。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自然生就阴阳未判一气混元), 
一生二(一气混元激活了时间与空间), 
二生三(在时间与空间中产生了能量), 
三生万物(能量的互相转换产生了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万物都有负阴而抱阳的特性), 
冲气以为和(阴阳互动是走向和谐的根本)。 
人之所恶(人们所厌恶的), 
唯孤寡不谷(莫过于“孤”、“寡”、“不谷” ), 
而侯王以为称(而侯王却把它作为自己的称谓)。 
故物或损之而益(因此万物或是因为减损反而获得增加), 
或益之而损(或是因为增加反而导致减损)。 
故人之所教(前人的谆谆教导), 
我亦教之(我们也用来教育后人)。 
强梁者不得其死(努力培养栋梁之才的人精神是不死的), 
我将以为教父(我们将以他们作为学习的榜样) 。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天下最柔善的), 
驰骋天下之至坚(驾御天下最坚毅)。 
无有(无形有质的), 
入于无间(进入不开窍的空间), 
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我从这里感知无为的益处)。 
不言之教(无法用言传的教育方法), 
无为之益(无为状态所带来的益处), 
天下希及之(天下是很少有人明白的)。 

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虚名与生命哪样更亲)? 
身与货孰多(生命与利益哪样贵重)? 
得与亡孰病(贪得名利与放弃生命哪样是病态)? 
甚爱必大费(过于爱惜虚名必定大费其神)。 
多藏必厚亡(过于收敛财物必定大伤其身)。 
知足不辱(知道满足便不会受辱), 
知止不殆(适可而止便不会遭殃), 
可以长久(这样才可以保持长久)。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完满的东西似有欠缺), 
其用不弊(但它的作用不会衰竭); 
大盈若冲(充盈的东西似有空虚), 
其用不穷(但它的作用不会穷尽)。 
大直若屈(正直的东西似有弯曲), 
大巧若拙(灵巧的东西好似笨拙), 
大辩若讷(卓越的辩才好似木讷)。 
躁胜寒(运动可以战胜寒冷), 
静胜热(宁静可以战胜炎热), 
清静为天下正(清静无为可以治理天下)。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