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家智库 >> 全国第二届职工文化论坛经验展示:上海市工人文化宫

全国第二届职工文化论坛经验展示:上海市工人文化宫

2022-07-05 11:57:53 来源:职工文化网 浏览:6722



编者按: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和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主办的第二届新时代职工文化发展线上论坛,6月25日成功举办。职工文化经验交流内容,将陆续展示。本期是上海市工人文化宫,敬请关注。

 

加强职工文化建设是党和国家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工会工作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工文化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文件,上海市工人文化宫积极推动职工文化建设,在深化改革、回归公益、转型发展的过程中,2014年3月创设了公益培训品牌项目——公益乐学,经过8年来的发展,该项目从原先市宫现场活动和线上线下小规模粉丝社群,逐步发展成为以市宫为“中心宫”,向区宫复制、推广,向局(产业)工会以及新型就业群体覆盖延伸的运作模式;服务人次从200多人,增长到年服务5000多场次、30万多人次的规模。


一、工人文化宫推进职工文化建设的新要求


新时代,工人文化宫在推进职工文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着新的要求。首先,在理论武装方面。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环境日益复杂,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以及职工队伍的新情况新变化等,要求工人文化宫要进一步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职工,多维度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其次,在典型引领方面。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开展职工文化工作的价值取向,也是鼓舞职工群众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工人文化宫要进一步讲好劳模故事、讲好劳动故事、讲好工匠故事,激发职工群众干事创业热情,投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壮阔实践。第三,在品牌打造方面。根据不同职工群众的差异化需求,工人文化宫要进一步聚焦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着力打造系列职工文化品牌,构建“工”字特色职工文化精品库,不断丰富职工文化产品供给。第四,在平台搭建方面。工人文化宫要进一步适应互联网传播和分众化趋势,充分利用互联网拓展职工文化渠道平台,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制作和供给能力,构建职工文化网上网下同心圆。第五,在阵地建设方面。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新时代职工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工人文化宫要加强阵地建设,持续推进公益转型发展,不断推动职工文化深度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工人文化宫推进职工文化建设的新实践


近年来,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以公益乐学项目为抓手,积极探索职工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路径,实现2021年市区工人文化宫两级课程服务6980多场,服务职工36万多人次,创历史新高。


(一)以“吃螃蟹”勇气,推动职工文化内容创新

一是百门课程形成五大菜单。公益乐学紧扣职工需求,不断开发新课、充实课程库,精选百门精品课程,在全市范围内首次推出“红色传承、职场赋能、传统文化、乐学科普、心理舒压”五大主题菜单,菜单式的主题课程配送深受职工们的热烈欢迎与广泛好评。二是劳模工匠打造工会课堂。紧扣三种精神,首创将乐学课程、劳模讲课、工匠讲课“三课同步”,打响“工”字品牌。譬如与上海工匠、古琴演奏及制作非遗传承人杨致俭合作推出《古琴正年轻》艺术导赏大课堂,对古琴艺术进行普及导赏;与上海工匠顾惠明木艺工作室合作推出《榫卯结构与木艺体验》系列课程,在学习木工技能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与匠心传承。三是重点人群进行资源倾斜。围绕主业主责任务,公益乐学主动向非公企业、新就业群体倾斜,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进行文化服务覆盖。2021年,市级公益乐学定向为非公企业配送课程590多场,服务非公企业场次占比达37%以上。市区两级专向快递物流、护工护理、物业保安、家政服务、保洁环卫、网络平台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配送课程100多场,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打造美好精神生活共同体。

(二)以“钉钉子”精神,推动职工文化平台创新

一是大调研把握职工新需求。制定《公益乐学项目创新发展大调研实施方案》,采取实地走访、调研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深入全市16个区工人文化宫、产业园区、基层工会等32个教学点开展调研,形成调研报告。二是新平台实现管理全闭环。开发“智能管理平台1.0版”,从需求提出到落地、课程开发到实施、师资遴选到匹配实施全流程跟踪、大数据分析、数字化统计。以一课一码对课程、师资、服务进行动态评分,实现对课程及服务质量的有效监督。三是新渠道打通最后一公里。2021年8月,公益乐学成功接入上海市一网通办,让职工文化服务更高效、更便捷、更精准,走出工会“内循环”,融入上海公共文化服务“大格局”。职工(市民)能在随申办APP、支付宝小程序等移动端便捷、顺畅地预约课程。

(三)以“一盘棋”格局,推动职工文化体系创新

一是线下课堂打造新课“试验田”。充分发挥市工人文化宫0公里地标作用,公益乐学现场版推出每月一主题特色课程,如三月“魅力女性”、五月“劳模工匠”,吸引众多职工走进文化宫。二是线上课堂成为发展“新引擎”。公益乐学结合节日特点,于春节、五一等推出“宅家乐学”线上课程。通过材料包寄送到家、视频课线上跟学的形式,让职工居家体验《新春旗袍香囊》《鲁班锁与六宫格木艺雕刻》等课程。紧追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一墩难求”的热点,邀请上海工匠郁慧在元宵节当晚推出《匠心是甜的》直播课,教授学员制作西点“冰墩墩”“雪容融”雪媚娘。在上海疫情封控期间,第一时间推出“疫”起乐学主题线上系列课程,有运动健身、宅家美食、心理减压、公益普法、助力复工复产等多类系列课程,分别以专题推文、线上微课、直播课堂等形式,服务覆盖职工群众学习观看。三是市区联动构建文化“生态圈”。近年来,公益乐学逐步发展成“1+16+X”的运作模式,市宫“中心宫”的作用不断发挥。首先,制定规范化系列文件,确保公益乐学品牌形象,提升教学点质量和运营管理能力。其次,在典型做法上复制推广,各区工人文化宫根据自身特点效仿创建一批区级特色的“学堂”。第三,在活动项目上共建共享。市宫与徐汇区宫联动推出“庆祝教师节 永远跟党走”专场活动,《意式咖啡拉花》《茶艺茶道》等课程一抢而空;联合松江区推出《拓印》《松江布》等区域特色非遗课程。构建了立体化、多元化、圈层式职工文化服务“生态圈”,让职工人人好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

三、工人文化宫打造职工文化服务的新样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因此,上海市工人文化宫将把公益乐学项目打造成精神文化富裕的“上海模式”实践样本,不断推进市宫“三级阵地全覆盖”改革思路的落地,不断满足职工群众精神文化新需求。

(一)树立“大服务”观,实现自我更新

公益乐学将精准对接职工需求,拓宽“教学面”,延伸“服务链”,构建“分层分类”的课程体系。研发一批新课程,拓展一批“工”字特色的新主题菜单,提供“职工在哪里,文化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的课程服务广覆盖,以“大服务”迈出职工文化建设新步伐。

(二)树立“大协作”观,实现内部互通

将公益乐学作为打通部门壁垒、实现上海市工人文化宫内部资源整合的重要抓手,如:与“传统文化直通车”合作,搭载传统文化的车轮,让公益乐学走进工业园区、企业楼宇、生产车间。与各类主题展览合作,开展公益乐学十年回眸主题展,总结时光轴成长足迹,展示新时代丰硕成果。以“大协作”取得职工文化新成效。

(三)树立“大群团”观,实现系统迭代

以公益乐学为载体,进一步加强上海市、区工人文化宫的联动,进一步加强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与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的联合。在“1+16+X”运作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建立“1+16+X+Y”的互动体系。实现联动发展、职工受益,让公益乐学“飞入寻常职工家”,以“大群团”展现职工文化新气象。

(上海市工人文化宫党委副书记、主任高越)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