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家智库 >> 课程设计与平台搭建: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发展的两个关键

课程设计与平台搭建: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发展的两个关键

2020-05-05 19:01:12 来源:职工文化网 浏览:920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认为,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是人类的本质特征和存在方式,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劳动在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劳动教育。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意见》紧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新时代劳动教育作出全面部署。第一次具体阐明了劳动教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关系,第一次集中概括了劳动教育为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的重要作用,第一次深刻叙述了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第一次详细勾勒了劳动教育的总体要求、劳动教育体系构建、各方作用发挥、支撑保障能力建设、组织实施等内容。笔者认为,《意见》具有以下四个重要特征:

  一是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体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落实党对教育工作的正确领导。

  二是始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教学实效,实现知行合一。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近年来青少年中出现的一些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等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等问题,力求“对症下药”。

  四是注重落实落地。坚持宏观引导与具体措施相结合,强调因地制宜、综合施策,从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内容要求、评价制度、各方作用发挥、实践场所拓展、人才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安全保障、组织领导、监督检查和宣传引导等方面提出具体目标任务、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

  注重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计

  为使劳动教育落实落地,应以课程为抓手加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早在20世纪上半叶,“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将劳动教育以校训、歌谣、课程设置等多种形式呈现在教学之中,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劳动的方式,重塑其对劳动的认识,进行思想熏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在新时代背景下,设置劳动教育课程是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劳动教育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意见》明确强调,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可见,劳动教育课程设计是重要一环,而课程设计还应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体来说,劳动教育课程设计应当包括“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劳动素养、劳动技能、劳动成果”等要素,让学生在劳动教育课程中提高对劳动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形成劳动习惯,具备务实重行、不畏困难、百折不挠、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劳动素养和品格,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造性设计、研发的能力,从而最终做出创造性的劳动成果。

  《意见》对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计作了具体规定: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要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其中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大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自主安排,以集体劳动为主。高等学校也可安排劳动月,集中落实各学年劳动周要求。根据需要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要求。

  整体来看,不仅要大力推进劳动教育课程设计的落实,而且要执行已有劳动教育的相关课程,尊重劳动教育的重要地位,将劳动教育课程纳入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还可以开发地方特色课程和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课程。鼓励学校和老师在不同学科中渗透劳动教育,润物细无声地将劳动教育思想融入各学科教学,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搭建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平台

  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不仅需要落实到课程设计上,还需要搭建良好的实施平台。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劳动教育课程设计与平台搭建,例如:日本劳动课程体系历史悠久,包括家政课、午餐教育、田地教育等,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园和家庭。德国十分强调和重视基础教育中的劳动技术教育,把它视为学生职业生活和社会的重要准备和基础,是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心设计,并贯穿在基础教育的全过程。美国的劳动教育围绕着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而开展,课程主要分为基于成为家庭有效成员的劳动教育、基于就业的劳动教育、基于公民培养的劳动教育。芬兰劳动教育在课程设置和评价标准方面有着较为成熟的体系,包括手工课、家政课、编程课程及综合课程等。

  我们可以参考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劳动教育的经验,结合中国和本地实际,在中小学校综合形成一套兼顾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包容度更大、时代性更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平台。在具体设计上,可通过在校内建立“劳动实践教育馆”(场、中心)的方式,在馆内设立九到十个教室来开展各类劳动教育课程,可以在不同的平台实施不同类型的课程。例如:(1)家政室,教习家政课,包括各类家务整理课;(2)烹饪室,教习烹饪课;(3)编织室,教习轻手工的编织、缝纫课;(4)手工室,教习手工课,包括重手工的木加工、金属加工等课程;(5)办公室,教习各类办公室基本课程;(6)编程室,教习将日常生活用品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进行创新的实用编程课;(7)环境室,教习绿色植物养殖与生态自然环境保护课;(8)艺术室,教习日常生活与艺术结合的课程;(9)综合室,教习其他不宜简单归类的其他种类课程;(10)农田,在馆外试验田里开展“农田教育”,类似于日本的“农田劳动教育”。如此,既集中又分散、既有室内又有室外、既有在学校进行又有在家中进行的课程,综合了各国经验并具有中国特色和地方特色,后来居上,自成体系。至于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平台,可以更加多层次多形式,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总而言之,应通过劳动教育的课程设计与平台搭建,在全社会创造浓厚的劳动文化氛围,激发青少年学生热爱劳动的内生动力,教育引导他们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立志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

作者简介

姓名:周洪宇 工作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长江教育研究院

(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ex.cssn.cn/jyx/jyx_jydj/202004/t20200421_5116510.shtml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