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家智库 >> 搭车”取消职工班车之争 … …

搭车”取消职工班车之争 … …

2014-11-02 14:20:18 来源:职工文化网 浏览:1068

如此“一视同仁” 法明/画

  ■新闻事件

  今年以来,重庆能源集团所属的一些单位按照中央关于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相关规定,并结合企业自身经营困难的实际,取消或者减少了给领导干部配备的公务车,受到广大职工的欢迎。

  然而,一些单位在取消领导公务车的同时,将每天接送职工上下班的交通车也一并取消了,这引起了职工争议。

  重庆能源集团永荣矿业公司纪检监察部长黄德华告诉笔者,公务车为企业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方便工作,提高办事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现行公务用车制度存在的费用畸高、公车私用、效率低下、驾驶员管理混乱等诸多弊端,一直为职工诟病,故此,推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重庆能源集团某洗选厂是一个仅有200多名职工的小企业。今年初,该厂从取消领导干部公务用车入手,以实际行动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取消了小轿车3台、货车1台、大客车1台(接送职工上下班的交通车),只保留了1台用于生产工作的货车。

  取消公务车后,厂领导和部门管理人员因公外出的一律按相关标准补贴交通费用。此举可将每年的公务用车费用从原来的70.5万元下降到15.5万元,每年可为企业节约支出55万余元。

  然而,被取消的交通车,引起了许多职工的不满。

  洗煤车间刘师傅说,该厂离县城7公里,有一半多的职工住在县城,每天上下班都有交通车接送,感觉很方便。自从取消交通车以后,每天要花20多分钟的时间从居住的小区步行到公共汽车站赶车,有时还要在车站等很久。上下班每天花费在路上的时间就比以前多了1个小时左右。

  同样是住在县城的青工小黄告诉笔者,由于现在上下班不方便,他不得不去贷款买了一辆私家车。他说,现在企业经营困难、职工工资低,他每个月不但要还车贷,还要花钱养车,一个月的工资基本上都用在车上了。

  小黄说,像他这样的人在厂里还不是少数。他认为,厂里取消了交通车是减轻了厂里的负担,却增加了大多数职工的负担。

  重庆能源集团某煤矿职工老张说,3年前,该矿花30多万元买了一辆大客车用于接送职工上下班,当时,矿上说这是一项“民心工程”。可是,交通车才开了2年多,矿上就按上级规定取消了。他有些不解,难道为了省钱,“民心工程”就不要了?

  一些职工认为,企业取消职工交通车的做法属于“领导生病、百姓吃药”。他们说,按照上级规定取消领导“座驾”,这是为了防止公务用车中的腐败行为。然而一些企业领导以“我没有小车坐,你们也别想有大车坐”的思维取消了职工交通车,从表面上看是为了给企业节省开支,实际上是不把职工放在心上、政治上不成熟的表现。

  重庆能源集团某矿业公司工会副主席认为,企业公务用车改革的对象是为企业领导人员配备的专用车辆,而不是针对为大多数职工提供方便的交通车。故此,一些单位趁公车改革之机取消接送职工上下班交通车的做法是违背“车改”本意的,也背离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程军 李敏)

  ■专家点评

  “上车”与“下车”

  乔东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会学院副教授,企业文化建设研究所副所长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公车私用等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对此反映强烈,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是顺应民意的迫切要求。

  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干部的清廉之风扑面而来,深得百姓的拥护。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当前中央反腐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多年以来中央治理“三公消费”的重要内容。

  一些国有企业积极响应中央关于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相关规定,取消或者减少给领导干部配备的公务车,是符合中央文件精神的。但是,如果借此机会也将每天接送职工上下班的交通车一并取消,则显不妥,也不符合中央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初衷。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对象主要是一些领导干部,而不是职工群众。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表面上改的是“车”,实际上改的是“人”。通过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改掉一些领导干部头脑中的“官本位”思想和他们身上的“官老爷作风”。

  多年来,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职权便利将公务用车用来满足个人及其家属甚至关系人的生活需要;还有一些领导干部则利用公务用车之便,耗巨资购置高档和豪华“座驾”,攀比之风和奢侈之风盛行;更有一些领导干部利用公务用车的特殊身份,在道路上“畅通无阻”,尽享这种特殊身份带来的便利,严重脱离职工群众,等等。

  “公车私用”问题早已引起职工群众的强烈不满,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确实是顺应了民意。与一些领导干部“公车私用”大搞腐败之风相比,用来满足职工上下班的交通车,则是“公车公用”,这既是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转的需要,也是职工群众的工作需要。

  领导干部“下车”走进职工群众,职工群众“上车”走向工作岗位,不仅与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精神是吻合的,而且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精神也是一致的。这才是顺应民意。

  ■基层声音

  越改越温暖职工心

  方成龙 中铁四局建筑公司党委副书记

  党和国家从强化管理和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出发,所倡导的“车改”本意和目的,是把不合理的公车私用漏洞堵住,把不理性的特权用车现象消除,把不透明的公车支出浪费止住。对此,职工群众纷纷叫好点赞。

  对国有企业来说,就是使企业资产更加科学有序、规范合理地用在生产经营上、用在保值增值上,改去的是“特权用私车”。

  改革是社会所需、时代选择、发展动力,已深入人心。像这家企业这种搭“车改”之名,把惠及多数职工切身利益的“交通车”改去的做法,既背离了“车改”的初衷,也伤及职工的“民心工程”,最终影响的是企业的凝聚力和发展。

  而企业为大多数职工提供上下班便捷服务的“交通车”,从眼前看,是企业关爱职工的一部分,是发展成果惠及职工的一种体现。从长远看,又是软实力的一种展示,是塑造社会和谐、增强合力的一部分,是一项服务大多数并得到职工认同的“民心工程”。因而,交通车与“车改”之“车”是两码事,更不应在“车改”之列。

  当然,从企业管控的方面看,作为企业也要算成本账、效益账,如果企业每天派专门司机、倒贴油料款所开行的交通车风里来、雨里去,奔驰在大街小巷,而接送的职工只占少数,这种个别的“民心工程”,也是对企业资产的一种浪费,与“特权车”的浪费是相近的,也不值得提倡。

  “民心工程”关乎多数职工生活,既提升职工人气,又凝聚企业力量,实为企业稳定发展的根基。党的十八大所确定的深化改革大计,其宗旨就是让改革步入良性,让红利分配更加趋于公平公正合理,把深得民心的工程建设好、发展好、传承好。

  诸如为多数人提供生活便捷的交通车这样的“民心工程”,作为国有企业,要改就要改得更好,越改越温暖职工心,这样才是对改革精神最好的贯彻与注释。

(来源: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926/c1001-25741271.html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