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5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明确提出“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以来,职工文化日益成为学术界和实践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关于职工文化的学术专著、教材、论文日益增多,职工文化建设活动在全国各地也开展得如火如荼。职工文化还写进党和国家的相关重要政策文件中。《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指出:“引导广大职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增强主人翁意识,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产业工人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培育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作为体现新时代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展现新时代产业工人精神风貌、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精神动力的职工文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职工文化体现了工人阶级的政治地位
职工文化是坚持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的文化,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人阶级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表重要讲话。
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华全国总工会机关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明确指出:“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不能当口号喊、标签贴,而要贯彻到党和国家政策制定、工作推进全过程,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各方面。”2013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把广大职工群众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这是我们党的一个突出政治优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鲜明特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根本上要靠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劳动、创造、奉献。”2014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乌鲁木齐接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代表时指出:“包括广大知识分子在内的我国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2015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强调:“我国工人阶级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我国工人阶级从来都具有走在前列、勇挑重担的光荣传统。”2016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参加上海团审议时强调:“工人阶级的地位在新形势下怎么体现?需要好好研究。”2016年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是坚持党对国有企业领导的内在要求,要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工人阶级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的重要论述丰富了职工文化的内涵,指明了职工文化发展的方向,提出了职工文化建设的思路。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职工文化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文化。职工文化的概念,不能替换成“员工文化”概念,“职工”的概念也不等同于“员工”概念。在《宪法》《公司法》《劳动法》等我国法律法规中,一般使用的都是“职工”,而不是“员工”。职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概念,体现了工人阶级是我国领导阶级的国情,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情。职工文化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概念,体现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不能只当口号喊、标签贴”现象,反映了一些现实中对职工文化的忽视和忽略。
2.职工文化是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文化。职工文化的本质是一种文化,具有文化的教化、感化和同化功能,是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有效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同理,职工文化强,工人阶级强。职工文化不等同于职工文体活动。职工文化是内容,职工文体活动是形式,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展现职工文化的形式除了职工文体活动,还有职工劳动竞赛、职工典型引领、职工创新工作室、职工书屋等更加丰富的形式。把职工文化等同于职工文体活动的想法和做法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四化”中的“娱乐化”现象。
3.职工文化是展现工人阶级智慧的文化。职工文化是一种素质文化,展现了工人阶级和广大职工群众的智慧。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反映的是企业家和管理者群体的智慧。职工文化好比汽车的“发动机”,为企业提供发展动力;企业文化好比汽车的“方向盘”,为企业指明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职工文化的灵魂。在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振兴实体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以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为灵魂的职工文化有着更加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二、职工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职工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基础上,增加了文化自信,从而提出了“四个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文化自信”。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各级党委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高度,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2015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二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外方代表时强调:“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思想进一步丰富了职工文化的内容,为增强职工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工文化、激发广大职工群众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提供了依据。
1.增强职工文化自信。职工文化自信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形式,反映了我国广大职工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表现出的杰出智慧及其做出的卓越历史贡献。革命时期陕甘宁边区树立的“工人旗子”赵占魁,以埋头苦干、大公无私、自我牺牲的精神,大大鼓舞了边区工人的劳动热情,有力推动了整个边区工业建设的发展。新中国建设时期的“铁人”王进喜以“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成为中国石油工人乃至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子,影响了几代中国人。改革开放时期先后几次打破世界纪录的码头工人许振超的“振超精神”成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学习榜样。增强职工文化自信就要继续发扬和创新这些先进职工文化智慧,打造强大的产业工人队伍。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工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工文化,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广大职工群众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先进职工文化,植根于广大职工群众的成功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工文化,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职工实践,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职工的社会主义职工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工文化是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有效手段。在政治上要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上要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在文化上要传承并创造性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激发广大职工群众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虽然职工文化不等同于职工文体活动,但是职工文体活动可以有力激发广大职工群众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全面展示职工群众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目前,全国各地开展的职工文化活动主要就体现在这个方面。激发广大职工群众文化创新创造活力除了依靠广大文化和文艺专业工作者创作更多的文化和文艺作品外,更重要的是激发广大职工群众文化创新创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本着“自己演、演自己”“自己导、导自己”的原则,鼓励广大职工群众写自己的书、唱自己的歌、演自己的戏、跳自己的舞、搭自己的台,等等,原汁原味展现广大职工群众的生活和工作智慧,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全面提升广大职工群众的综合素质。
三、职工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助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进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没有强大的企业,难有强大的国家;没有强大的职工队伍,难有强大的企业。以培育强大的职工队伍为目标的职工文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着重大的战略价值和时代意义。重视职工文化,就是重视工人阶级和广大产业工人的地位及其智慧力量。反过来讲,工人阶级和广大产业工人地位的提升、影响的扩大会进一步推动职工文化发展,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助力。党和国家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部署。
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是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提高产业工人素质”。2018年1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这一重大利好政策,并强调:“提高技术工人待遇,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发挥政府、企业、社会协同作用,完善技术工人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等措施,实现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增强技术工人职业荣誉感、自豪感、获得感,激发技术工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党和国家对工人阶级和广大产业工人的日益重视,为职工文化发展提供了坚持的物质基础和政策依据。
1.职工文化要以培育强大的产业工人队伍为目标。职工文化不仅培育知识技能强大的产业工人队伍,更培育文化担当强大的产业工人队伍。有知识不一定有文化,有文化一定有知识。因为,文化除了知识,还有信仰、理想、习惯等更加丰富的内涵。《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强调“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其中,“有理想守信念、敢担当讲奉献”就是“文化担当强大”的产业工人队伍,“懂技术会创新”就是“知识技能强大”的产业工人队伍。我国不仅缺乏知识技能强大的产业工人,更缺乏文化担当强大的产业工人。大国工匠高凤林说过,人品决定产品,人的质量决定产品的质量。真正强大的产业工人,不单单是“知识技能”的强大,更是“文化担当”的强大。
2.职工文化要以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为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职工文化的灵魂。劳模精神反映的是劳模群体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是引导广大职工群众学劳模、做劳模的精神动力。工匠精神体现的是每一位不甘平庸的劳动者精益求精的精神状态和人生态度,是激发广大职工群众自身潜力和创造活力的内在动力。劳模精神是学习优秀的他人的精神,工匠精神是做优秀的自己的精神,学习优秀的他人,是为了做优秀的自己。劳模精神是与他人“比”的精神,劳模把很多人都“比”下去,在广大职工群众中脱颖而出。工匠精神是与自己“比”的精神,世上最大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战胜了自己,就战胜了一切。新时代职工文化不仅要弘扬劳模精神,开展树典型、学典型、做典型活动,更要弘扬工匠精神,鼓励广大职工群众做独一无二的更优秀的自己。
3.职工文化要以讲好中国故事为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职工文化就要讲好中国职工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职工,提高职工文化软实力。2017年世界500强榜单中,中国企业有115家。但是自从1911年美国管理学家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出版标志着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产生以来,国内外企业管理学的教材中几乎没有中国的声音。中国管理实践很丰富,管理理论很苍白。作为党的群众路线在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职工文化管理是中国本土的管理,弥补了包括企业文化管理在内的很多传统工业化时代产生的管理理论的缺陷。传统管理理论关注的更多的是管理者的智慧,而被管理者的智慧常被忽略。管理包括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两个主体,缺一不可。作为反映被管理者智慧——职工群众智慧的职工文化,实现了管理史上的重大理论变革。
(转自陕西工人报2018年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