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家智库 >> 薛丁齐:网络时代下的职工文化建设与文化自信

薛丁齐:网络时代下的职工文化建设与文化自信

2019-04-24 07:57:41 来源:职工文化网 浏览:1093

一、网络时代下的职工文化建设与文化自信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职工文化是从职工群众中来、到职工群众中去的文化。职工群众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人,职工群众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工作对象和服务客体,而是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成果的创造者、享有者。职工文化既有群众性的、形式多样的、多姿多彩的、丰富的职工文化主题活动、职工文化建设载体,同时,又有职工文化价值的自信,或者是职工核心价值观的自信。判断职工文化主要不是看职工群众性的文体活动、文艺汇演、琴棋书画,而是看职工文化从内容到形式活动所包含和体现的价值取向、正激励、正能量、精神风貌。包括职工文化活动所表达和弘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审美观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4月28日全国劳模、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提出的工会组织要“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

  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持职工文化自信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信心。工会组织要增强政治性,尤其是在开展群众性职工文化活动中要树立政治意识,不断巩固和扩大网上网下同心圆。工会服务工作大局,把广大职工群众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要按照发挥先进性作用的要求,在群众性文化活动中创造鲜活的经验,要提高标准要求,发挥先锋作用,为其他领域提供示范和借鉴。

  从实践意义上看。网络时代下的职工文化建设与文化自信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探索互联网时代下,发挥群团组织的优势。走好群众路线,确保广泛覆盖,把网络素养教育摆在基础位置,用好网络文化和网络公益载体,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创建广大职工的网上精神家园。职工群众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要让职工在网上能够找到工会组织,职工乐于参加工会网上活动,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贴近职工群众、服务职工群众,打造一批体现时代精神、具有影响力和示范性的职工网络文化精品。网络时代下的职工文化建设要提升职工网络文明素养的需要。形成崇德向善、遵纪守法、文明上网的网络行为习惯,筑牢网络空间行为规范底线。在线的职工文化活动,要贴近职工需求,聚焦职工所思所想,善用网言网语,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确保职工文化活动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在网络社会背景下,判断职工文化自信主要是指职工文化价值的自信,或者是在职工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证职工文化主要不是看它开展了多少文体活动,通过对神南矿业职工文化建设的典型案例分析,看职工文化从内容到形式活动所包含和体现、表达和弘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审美观的价值取向、正激励、正能量、精神风貌等。职工文化建设和职工文化自信以及提升职工文化软实力的宗旨是在职工队伍中产生强大的社会凝聚力。

  二、网络时代下的职工文化建设与文化自信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研究的重点在于职工要成为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的主体,让文化为企业和职工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应当是大家共同的追求。通过对职工文化建设的梳理归纳,结合职工文化理论研究,总结提升职工“软实力”(价值、思想、理念、态度等)的途径与方法;通过职工文化建设的实践分析,论证职工文化自信(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革命历史文化的自信、英模文化的自信、优秀企业文化的自信)。总结职工文化建设典型经验和案例,如基层工会把“和谐”作为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的基本定位,开展职工文化“七个一”活动,即有一个职工文化发展规划,有一首企业歌曲、有一张企业报(刊),有一个宣传文化园地(栏),有一个职工书屋(阅览室),有一个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有一次(每年)职工广泛参与的文化或体育活动等。又如坚持职工文化建设与时代发展相协调,与企业文化相融合,与工会职责相匹配,与职工需求相适应的工作原则,着力打造职工文化交流展示平台:一是把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文艺晚会打造成职工文化展示的最高平台;二是把“职工文化展演周”打造成为职工文化社会化展示的工作平台;三是把职工文学创作基地打造成为各行业职工文学创作爱好者交流互动的活动平台。

  研究的难点是:在万物互联、互联互通的时代,职工文化活动要从传统的、线下的转向网上的、在线的,线上线下结合的职工文化活动。工会文化与职工文化的概念均须进一步厘清。理顺企业文化与职工文化的关系,职工文化建设如何传承体现正激励、正能量、进而从职工精神风貌展现文化自信。关于什么是职工文化建设、职工文化活动、职工文化载体、什么是职工文化自信、职工文化的共同愿景、职工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职工文化的宗旨、职工文化的信条、职工文化的理念、职工文化价值体系、职工文化软实力这都需要深度思考和研究。

  研究的难点还在于理论和实践上提高对职工文化价值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如:劳动光荣、劳动神圣、劳动致富,劳动创新价值、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是打开劳动发展史的锁钥。劳动文化可以焕发职工巨大的创业动机、创新激情、创造热情,产生巨大的社会创造力。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水平和职工个人的竞争力得以大幅度提升。因此,以提升职工文化自信、文化影响力和软实力为核心的职工文化价值体系建设,已经成为从制造大国走向创造强国竞争的重要方面。

  当前,要格外重视职工文化自信增强、职工文化软实力提高带来的劳动激情、创新激励和社会凝聚力。如果没有职工文化层面的觉醒和参与,单纯依赖经济要素,必将导致经济社会发展问题难以解决。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对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重要意义所在。可以说,职工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在于“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工人阶级的文化自信必将在当代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的实践中有着更为鲜明的体现和发挥更大的作用。

  研究的难点还在于要为广大职工答疑解惑。一些职工缺乏目标和自我的实现感,正确的价值观缺失,一定程度上沦为单纯为了生活甚至生存去工作的机器。而这些情况的发展可能会导致一些人制度自信的缺失,即对国家、民族以及社会的未来缺乏信心,从而漠视事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各种重大问题,社会凝聚力和协作能力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还可能导致信仰、道德和价值观被扭曲,甚至出现信仰缺失、不良价值观盛行的情况。这将致使来自社会传统、文化、道德层次的自我管理和激励机制缺失,一定范围内使社会丧失来自文化的深层次的稳定和优化功能。

  三、网络时代下的职工文化建设与文化自信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研究方法以实证研究为主,选取企业样本,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以第一手资料为研究素材,同时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并结合以往在职工文化提升方面的研究成果,力争研究方法灵活多样,研究材料客观全面。

  职工文化建设与文化自信研究途径为:由省工运研究会和能化工会共同合作,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以保证研究工作顺利、全面地开展。根据情况和研究需要,将综合采用实地调查、访谈、问卷、座谈会、查阅企业活动台账、参与职工文化建设的群众性活动等不同途径,使研究主体与客体多元且联系紧密,能够保障研究途径畅通。

  推进网络时代下的职工文化建设的举措。各级工会在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队伍建设、做好宣传引导等方面为开展主题活动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充分借助和发挥网络技术优势,开展网上文化体育活动。推出网上门户网站即大家一起学、一起吹、一起拉、一起弹、一起唱、一起画、一起写、一起练等;二是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网上走进广大职工群众,生动形象展现劳动的光荣、创造的伟大,生动形象诠释潜心钻研、精益求精,品行高尚、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让“大国工匠”品牌在网上叫响做实;三是打造全国工会系统服务职工网络平台载体,提高广大工会干部网络素养和做好网上职工群众工作的能力,畅通职工诉求表达渠道,不断增强“互联网+”工会普惠性服务的实效性;四是实施网络文艺精品创作和传播工程,扶持优秀原创网络作品创作,支持优秀作品网络传播。

  在网络时代下,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在广大职工工作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对职工群众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既对职工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职工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以电脑、智能手机为终端的新媒体是职工获取信息服务的主渠道,借助新媒体团结全国职工力量,为提升职工技能素养、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发挥独特作用。我国职工总人数目前已达3.5亿,其中工会会员突破3.2亿人。建设网上工运历史博物馆;2、建设完善职工电子书屋服务系统;3、建设工会理论与实践工作文献资料数据库;4、建设涉工网络舆情工作系统。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展职工教育服务工作,也是亿万职工对工会组织的新期待。因此,工会要打造集师资队伍、教育内容、传播渠道和受众群体为一体的网络在线教育服务平台,如“翻转课堂”、“慕课”;成立全国职工“虚拟大学”,是职工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职工书屋为保障广大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农民工的基本文化权益,丰富基层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在全国工会开展的一项重要文化工程,是一件公益工程。职工书屋对职工来说就是休闲、阅读或电子信息集成的理想环境,但这样的想法就太过简单了。未来职工书屋功能将有所延伸,职工书屋进入智能时代,Wi-Fi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开源软硬件等多种高科技技术设备,将改变沉闷的职工文化场所环境,知识感知、环境感知、人员感知,将为员工形成一个集服务与创新于一体的全方位、智能化的体验环境。

  四、充分发挥职工文化自信在建设网络强国中的作用。

  在网络时代下,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上面获得信息、交流信息,这会对职工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职工文化建设与职工文化自信两个维度,以职工文化建设为载体,探求职工文化自信的新途径与新手段。如陕西省总工会每年三月开展的“创建雷锋式班组、争做雷锋式职工”活动,就是坚持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是一种真正的职工文化自信。网上个别人质疑并否定雷锋其人其事,而有意无意地忽视乃至放弃榜样人物,在职工队伍中自我瓦解职工文化核心价值。新形势下,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找回“新中国的榜样”。学习钻研、爱岗敬业、助人为乐是对雷锋精神的一种新诠释。提振职工的精气神。向雷锋同志学习。通过深入开展群众性的职工文化活动,寻求在网络社会背景下,坚持和传承雷锋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提振职工精气神,以期在服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展现工会组织的新作为、体现工会组织的新价值,引导广大职工“践行新理念、建功‘十三五’”,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的作用。

  习总书记强调,“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共同理想,没有共同目标,没有共同价值观,整天乱哄哄的,那就什么事也办不成。如果我们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职工文化自信汇聚实现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中国梦的强大力量。文化自信承载中国梦。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原动力和“加速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是构建精神家园、增进思想认同的“最大公约数”,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提高人的素质和增强综合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最深厚的力量在于文化自信,在于文化支撑动力的充分发挥。增强文化自信,就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汇聚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习总书记说,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也就是说,网络空间不是只属于某一个人的,也不属于各别少数人的,而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既然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职工文化建设与职工文化自信就是要把职工的网络家园建设好、维护好。一是网络时代下的职工文化建设与职工文化自信有利推进“网聚职工正能量争做中国好网民”主题活动。二是网络时代下的职工文化建设与职工文化自信对于各级工会来讲,能够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团结凝聚起亿万职工网民的磅礴力量,在建设网络强国、建设网上清朗空间进程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三是网络时代下的职工文化建设与职工文化自信能够充分发挥工会系统在网络空间的组织优势和群众资源,大力培育“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有文明的网络素养、有守法的行为习惯、有必备的防护技能”的中国好网民。四是网络时代下的职工文化建设与职工文化自信有利于在广大职工中形成积极支持和参与构建良好网络舆论生态的浓厚氛围,网上教育引导和舆论宣传,引导广大职工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促进网络空间清朗的重要力量,肩负起工人阶级在网络时代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职工文化自信激发亿万职工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文化自信是凝聚中国力量的“向心力”。

  职工文化自信是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信息传播方式中使每位职工体验着新生活,职工可以通过自媒体、直播,“点对点”传播信息,瞬间会影响身边的粉丝参与。因此,进一步提高网上工作水平,通过网络组织职工、动员职工,在网上工会“亮牌子”、“亮身份”、“发声”、“亮剑”就显得更有战略意义。工会要按照习总书记所说的,“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工会要加快网络基础建设,不仅要有工会组织的云服务,还要有分布式的后台端和服务职工的前端。后端与前端相结合,实现职工个人电脑终端和移动手机终端同步运行。在后台端要建立一支掌握信息知识,具备信息思维能力,能适应新媒体信息传播方式的人才队伍。工会信息发布“网状传播”;职工传递信息“点对点”。在前端栏目设置、主题活动、信息内容、表现形式、版式配置等方面创新,做到信息及时更新,加大信息传播的广度深度,让职工群众在终端随时随地获取真实有益信息。工会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占领意识形态传播领域,通过网络传播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中国梦,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切实保持和增强工会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就更加重任在肩。


  (转自陕西省总工会网站,http://www.shxgh.org/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9&id=2598,作者系陕西工运研究会副会长、教授薛丁齐)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