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谈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意味着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对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意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为了全面提升我国企业及其产品的全球竞争力。而我国企业及其产品的竞争力最终取决于我国广大产业工人队伍的竞争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就是为了通过全面提升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全球竞争力从而提升我国企业及其产品的全球竞争力。如何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时代课题。因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提出,一方面标志着党和国家对我国广大产业工人的关心和重视,另一方面意味着全面提升广大产业工人队伍的综合素质对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大的战略价值和时代意义。而作为全面提升我国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的有力抓手,职工文化对于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有着特殊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为了全面提升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综合素质
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本身就是高素质产业工人的集中体现。劳模精神体现的是劳模群体的精神风貌,工匠精神展现的是高素质产业工人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广大劳模群体在我国各个历史时期都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是广大产业工人队伍中的杰出代表。具有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产业工人总能书写人生的传奇。因此,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就是为了在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全面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的综合素质,从而提升我国企业及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要求。没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产业工人队伍,难有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2015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强调,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始终高度重视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宏大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
1.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重大意义在于全面提升我国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
党的十九大对于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重视,实际上是对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下发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的进一步深化和提升。《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指出,要把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我国近40年改革开放取得令世人瞩目伟大成就的同时,在很多领域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要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我国要强大,就必须振兴实体经济。广大产业工人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对生产制造领域的革新攻关、转型升级起着决定性作用。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就是为了解决造成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创新能力不足的瓶颈问题。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只是表象问题,核心问题是产业工人素质。我国拥有世界上庞大的产业工人队伍,但是也存在着大而不强的问题。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的根源就是我国产业工人的创新能力不足。因此,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要立足于全面提升我国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
2.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为了培育一批有知识更有“文化”的产业工人队伍
有知识不一定有文化,但有“文化”一定有知识。文化不仅包含知识的内容,还有修养、习惯、信仰、理想追求等更加丰富的内容。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是知识技能的要求,“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文化境界的要求。《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把改革的目标任务确定为,“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 “有理想守信念”和“敢担当讲奉献”这两个要求都是“文化境界”要求,“懂技术会创新”是“知识技能要求”。“有理想守信念”和“敢担当讲奉献”是产业工人的软素质,“懂技术会创新”是硬素质。做事先做人,人做不好,事很难做好;人能做多好,事才能做多好。产业工人的软素质是做人的素质,硬素质是做事的素质。
“有理想守信念”和“敢担当讲奉献”两项软素质是“懂技术会创新”硬素质的基础和前提。我国产业工人队伍中与其说是缺乏“懂技术会创新”的产业工人,不如说更缺乏“有理想守信念”和“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仅有专业知识的人,不过更像是一条经过良好训练的狗。所以,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最终不是知识技能的高低,而是理想信念是否坚定以及是否敢担当讲奉献!这才是产业工人最硬的“软素质”。
3.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关键是加强和提升产业工人的思想文化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也是我国产业工人的灵魂,文化强产业工人强,要激发广大产业工人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作为软素质的思想文化素质是产业工人的最“硬”素质,处于决定性的地位。《新时期产业工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也把产业工人的软素质看得最重要,其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中都将产业工人的思想文化素质放在第一位,既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产业工人思想文化素质的高度重视,又显示了思想文化素质对于全面提升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的特殊价值。《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产业工人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培育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从这个论述可以看出,职工文化对于我国产业工人思想文化工作尤其全面提升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有着重要的战略价值。
二、职工文化管理是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有效手段
自从2015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第一次提出“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之后,职工文化日益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并先后写进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等党和国家的一些重要政策文件中。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职工文化的灵魂,职工文化是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有效手段。劳模精神是学习优秀的他人的精神,劳模是广大产业工人学习的榜样。工匠精神是做优秀的自己的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仅是做事的态度,更是做人的高度。学习优秀的他人,是为了做更好的自己。弘扬劳模精神是为广大产业工人树立学习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弘扬工匠精神是为了激发每个人内心的潜能和活力,成为独一无二的最优秀的自己。劳模精神是与别人“比”的精神,劳模就是“比”过了很多人而在广大职工群众中脱颖而出。工匠精神是与自己“比”的精神,世界上最大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战胜了自己,就战胜了一切。我国要强大,除了要向发达国家学习,更要向咱们自己挑战。因此,工匠精神在当下除了产业工人需要具备,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具备。中国人强大了,中国就强大了。职工文化就是学习优秀的他人、成为独一无二的优秀的自己的文化。
1.职工文化管理是继企业文化管理变革之后的又一次重大管理变革
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传入我国的企业文化管理理论,掀起了我国乃至全球的管理学革命,从此企业文化管理成为国内外几乎所有优秀企业的成功法宝。企业文化管理的革命意义在于提出了企业文化的思想引导作用比传统的硬邦邦的制度管理更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文化管理认为制度管理制定的制度再完善,也有考虑不到的地方,而企业文化管理通过让职工认同和践行企业文化,实现职工觉悟的提升和行为的自觉。但是,包括企业文化管理在内的所有传统管理理论都有一个缺陷就是,只关注管理者的思想,而忽视了被管理者——职工的思想。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缺一不可。
而关注、表达和展现被管理者的思想——职工文化,则弥补了包括企业文化管理在内的传统管理的缺陷。如果把企业文化比作汽车的方向盘的话,那么职工文化则是企业的发动机。作为“方向盘”文化,企业文化指明企业发展的方向,职工文化提供企业发展的动力。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发展方向与发展动力同等重要。如果说企业文化管理是20世纪先进管理理论的话,那么职工文化管理则是21世纪的先进管理理论。作为21世纪的重大管理变革,职工文化管理的价值在于激发职工群众的内在动力和思想活力,实现企业文化的“要我做”到职工文化的“我要做”的根本转变。
2.职工文化管理是党的群众路线在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自从1911年美国管理学家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出版标志着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产生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管理学理论成为现代管理学理论的主流甚至处于垄断地位。在100多年的现代管理科学历史长河中,中国的管理理论几乎处于空白的状态。而2016年世界500强榜单有中国企业100多家。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管理实践很丰富,管理理论很苍白。但是,职工文化管理作为党的群众路线在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本土管理理论。
首先,职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在《宪法》、《公司法》、《劳动法》等几乎所有法条中的相关内容,都是用的职工概念,而没有用员工概念,职工既是一个管理概念,更是一个政治概念,代表了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的国家性质。其次,职工文化管理反映了我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所取得的几乎所有伟大的成就一方面得益于党的领导,另一方面则得益于群众路线的法宝。党和国家要继续创造历史的辉煌,就必须运用反映群众路线思想的职工文化管理。
3.职工文化是产业工人的核心竞争力
自从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工匠精神以来,工匠精神成为2016年十大流行语之一。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工匠精神是当前我国产业工人素质中最缺乏的。我国不缺乏工匠,缺乏的是具有工匠精神的工匠。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大力培育大国工匠、全面弘扬工匠精神的原因之一。以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为目标的职工文化,对于弘扬工匠精神和大力培育大国工匠意义重大。因为,职工文化培育出的产业工人不仅有知识,更有文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尤其在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丰富和便捷,人们的信息量和知识量成倍地增加。但是,信息、知识甚至技能高低不是人与人之间的最大差距。而人与人之间的最大差距是境界、文化以及人生追求。“有理想守信念”和“敢担当讲奉献”讲的就是境界、文化以及人生追求。党的十九大提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反映我国产业工人核心竞争力的职工文化形成的基础,就是要讲好中国优秀产业工人的故事,全面提升我国产业工人的文化软实力。
笔者在兰州讲课时参观了一个百年铁桥听到一个故事讲,这座百年铁桥过去一直在使用,前几年因为兰州市政府接到来自德国的一封信说,这座铁桥当年是德国人建造的,他们当时设计的使用年限是100年,来信的目的建议兰州市政府不要再使用了。从此兰州停止使用并作为文物供世人参观。众所周知,德国的制造业非常发达和先进,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的产业工人不仅知识技能高,文化境界更高。职工文化也是德国产业工人的核心竞争力。
三、职工文化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主要途径
为了有效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全面提升我国广大产业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全国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级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应该出台符合当地特点的“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方案。作为全面提升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的有力抓手,职工文化管理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1.通过职工文化管理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工作
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日益复杂,互联网时代使得人们的思想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特征,这些都给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工作如果再沿用老旧的填鸭式的灌输教育或者说教,取得的效果就不会太理想。我们建议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工作应该转变思路,由过去的单向说教变为双向的互动交流,尤其是转变产业工人过去被动受教育的状况,突出产业工人的主体地位,实现产业工人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这正是职工文化管理的基本思路。职工文化管理会通过鼓励产业工人认识自己、成为自己、成就自己,成为更好自己,从而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群众教育群众,群众影响群众,群众带动群众的群众路线,提高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关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关系曾经引起学界和实践领域长达几十年的争论,到现在还在继续。但是,职工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尤其与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就比较简单,二者几乎在绝大多数领域是重合的。因为,职工文化反映的是职工群众的思想状况和价值追求,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也是职工群众的思想状况和价值追求。但是,职工文化有更多的管理属性,提升的是职工群众的工作效率;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工作有更多的政治属性,提升的是职工群众的思想觉悟。二者相辅相成,而职工文化管理对于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通过职工文化管理培育更多的“大国工匠”
2015年“五一”劳动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8集《大国工匠》纪录片,其中展示的大国工匠高凤林说,人的质量决定产品的质量,人的素质是第一位的。笔者在2016年底与高凤林共同参加中工网组织的视频访谈节目中,也谈了笔者对大国工匠的看法。笔者认为,大国工匠重在“大”字。大国工匠之所以能成为大国工匠,是因为他们都有大担当、大追求、大境界。他们总能把民族的命运、国家的希望、时代的要求与自己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高凤林当时也结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讲到,没有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机遇和强大实力,自己也很难脱颖而出。
我国要在包括航天等各个领域赢得足够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培育包括大国工匠在内的更多的高水平产业工人。而作为以学先进、做先进为手段的职工文化管理对于培育大国工匠等高科技产业工人有着特殊的价值。因为,发挥劳模、道德模范、“最美职工”等先进人物的示范带动作用,可以更有效地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
3.通过职工文化管理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互联网+战略不仅成为了国家战略,也成为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更成为全面提升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的理想平台。这不仅包括了知识技能提升,还包括了思想引领和文化建设。而网络思想引领和文化建设应成为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关键。因为,人们在互联网上既可以学习知识技能并接受正能量的激发,还会沉迷网络游戏甚至接受负能量的影响,所以加强网上思想引领和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职工文化的网络表现形式,网络文化管理具有时代气息和挑战意义。职工文化管理可以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利用新媒体、自媒体等网络工具,全面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提升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展现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精神风貌。但是,展示产业工人队伍的精神风貌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和“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的要求,培育有品位的职工、有格调的职工、有责任的职工。职工文化管理“线下”要通过树立先进职工典型、提炼先进文化理念、规范职工日常行为和展现职工精神风貌等环节开展。“线上”可以与“线下”匹配,在网上宣传先进职工典型的先进事迹及其先进文化理念、职工行为规范、职工精神风貌。二者相得益者,共同推进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以及正能量网络文化的管理。
(转自《现代企业文化》杂志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