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家智库 >> 乔东教授乐解《道德经》(10-18章)

乔东教授乐解《道德经》(10-18章)

2017-06-29 10:29:33 来源:职工文化网 浏览:1805

职工文化是“职工做人之道”的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做事之道”的文化,职工不懂“做人之道”,企业也很难懂“做事之道”。职工文化做不好,企业文化也很难做好。作为“职工做人之道”的文化,职工文化培育出的职工可以从《道德经》(10-18章)中悟到很多“做人之道”。《道德经》(10-18章)告诉我们:“做人之道”关键在于“行道”。

职工文化培育出的职工总是追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统一,总是能够精气神饱满,总是对人柔和温顺,总能处于无私无欲状态,总能消除私心杂念,总能深入体察内心。所以,他们总给人们一种完美无瑕的感觉。他们做人做事总是遵循自然无为的规律,总能在与外界的各种接触中处于宁静的状态,他们总能明白万事万物的道理,是因为他们一般不用心机。他们总是成就别人,帮助别人成长和成功,造福别人、照亮别人,但是他们一般不会居功自傲,也不会将别人的成果据为己有,即使做别人的领导也不会控制别人,而是引导别人、影响别人,这就是他们的高明之处。他们清楚:车子的作用在于载人运货,器皿的作用在于盛装物品,房屋的作用在于供人居住,这是车、皿、房给人的便利。车子是由辐和毂等部件构成的,这些部件是“有”,毂中空虚的部分是“无”,没有“无”车子就无法行驶,当然也就无法载人运货,其“有”的作用也就发挥不出来了。器皿没有空虚的部分,即无“无”,就不能起到装盛东西的作用,其外壁的“有”也无法发挥作用。房屋同样如此,如果没有四壁门窗之中空的地方可以出入、采光、流通空气,人就无法居住,可见是房屋中的空的地方发挥了作用。
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职工文化培育出的职工不仅具备“有”的技能水平,更具备“无”的文化修养。这些职工不会痴迷于纷乱的“花花世界”,那样会让他们眼花缭乱;他们也不会忘我于嘈杂的“靡靡之音”,那样会让他们迷失了自我;他们也不会只满足于“口腹之欲”,那样会让他们丧失斗志;他们也不会无节制地放纵自己,那样会让他们偏离人生正道;他们更不会过于追求名利,那样会让他们行为不轨。因此,他们不仅能够丰衣足食,而且能够建立宁静恬淡的生活方式,保持内心的安足清净,而不为外在物欲所诱惑!他们一般会把自身的生命看的比身外的宠辱更重要!他们的一生,难免要与功名利禄、荣辱得失打交道。他们一般不会将荣庞和功利名禄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尽管功名利禄也很重要,但是,他们把生命摆在比这些身外之物更加宝贵的位置上。他们认为,生命远远高贵于名利荣宠。他们总是清静寡欲,对一切声色货利之事总是无动于中。所以,他们总能担当重任,人们总会放心地追随他们,他们总能不断点亮自己,照亮别人;传播正能量,温暖你我他!他们总能拥有大智慧,总能悟“道”、行“道”。“道”超脱于具体事物之上,与现实世界的万事万物有着根本的不同。“道”没有具体的形状,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它无边无际地无古无今地存在着,时隐时现,难以命名。“道”不是普通意义的物,是没有形体可见的东西。但是“道”的普遍规律自古以来就支配着现实世界的具体事物,要认识和把握现实存在的个别事物,就必须把握“道”的运动规律,认识“道”的普遍原理。职工文化培育出的职工总能掌握自古以固存的支配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规律,可以驾驭现实存在,这是因为他们悟出了“道”性、展现了“道”行。他们都是善于行“道”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他们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为人们一般不能理解他们,所以人们一般只能勉强地形容他们说:他们小心谨慎,好像冬天踩着水过河;他们警觉戒备,好像防备着别人的进攻;他们恭敬郑重,好像要去赴宴做客;他们行动洒脱,好像冰块缓缓消融;他们纯朴厚道,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他们旷远豁达,好像深幽的山谷;他们浑厚宽容,好像不清的浊水。他们总能使浑浊安静下来,慢慢澄清,总能能使安静变动起来,慢慢显出生机。他们总能保持这个“道”而不会自满。正因为他们从不自满,所以他们总能够去故更新。他们总是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他们对于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总能考察出其往复的道理。他们在万物纷纷芸芸中总能返回自己的本根,返回到他们的本根,他们就可以清静,清静他们就复归于生命。复归于生命就叫自然,他们认识了自然规律,所以他们“聪明”。他们一般不会不认识自然规律就轻妄举止,因为这样往往会出乱子和灾凶。他们总能认识自然规律,所以他们总能无所不包;无所不包所以他们总会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终身不会遭到危险。因此,他们有时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最好引领者,但是人们并不知道他们的存在;有时他们成为人们心中的榜样,人们总会亲近他们并且称赞他们。他们总是不断成就别人、照亮别人,所以,人们一般不会畏惧他们、无视他们。他们对人们总是诚信十足,所以,人们总是相信他们,他们也总能感受到人们的快乐和幸福。他们很少对人发号施令,即使事情办成功了,他们也总是把功劳归功于别人,让别人成为成功人士,他们自己做对别人有价值的人!他们总是遵循人生大道,践行仁义之德;不仅聪明好学,而且道行高远;不仅人际关系和谐,而且孝慈之心浓厚。他们不管面临什么样的环境,不管好还是不好,他们总能忠诚自己的职业和事业,总是做更好的自己!

附录原文及译文(10-18章)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精神与形体统一),
能无离乎(能永远不分离吗)?
专气致柔(结聚精气以致柔和),
能婴儿乎(能像初生的婴儿吗)?
涤除玄监(洗涤心灵之镜),
能无疵乎(能没有瑕疵吗)?
爱民治国(爱护百姓治理国家),
能无为乎(能顺应自然吗)?
天门开阖(感官自然开启),
能无雌乎(能不被引诱吗)?
明白四达(理事明白通达),
能无知乎(能没有成见吗)?
生之畜之(创造并养育万物的大道),
生而不有(创造万物而不占为己有),
为而不恃(无所不能而不自恃有功),
长而不宰(左右万物而不任意宰割),
是谓玄德(这就是恩泽天下的玄德)。

第十一章

卅辐共一毂(卅根辐条围成一个轱辘),
当其无有车之用(因为中间有空车才能行进)。
然埴以为器(燃烧粘土使其成为器皿),
当其无有器之用(因为中间有空器皿才能容纳)。
凿户牖以为室(开凿门窗建造居室),
当其无有室之用(因为中间有空居室才有光明)。
故有之以为利(有形的东西之所以被人们利用),
无之以为用(是因为看不见的无形在起作用)。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贪图美色令人看不清丑恶);
五音令人耳聋(喜闻顺音令人听不到忠言);
五味令人口爽(美味佳肴令人品不了疾苦);
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驰骋田猎令人心狂意躁);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难得之货令人图谋不轨)。
是以圣人之治(因此圣人治理国家),
为腹不为目(重视内在的充实而放弃表面的愉悦),
故去彼取此(所以知道如何舍得)。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宠辱若惊),
贵大患若身(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什么叫宠辱若惊)?
辱为下(把荣辱看得比生命都重要),
得之若惊(得到了无比惊喜),
失之若惊(失去了无比惊恐)。
是谓宠辱若惊(这就叫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什么叫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我所以有强烈患得患失的心态),
为吾有身(因为我有自我的观念),
及吾无身(如果我抛开自我),
吾有何患(我还有什么理由患得患失)。
故贵以身为天下(所以重视自身为天下的人),
则可寄于天下(才可以把天下寄于他);
爱以身为天下者(爱惜自身为天下的人),
乃可以托于天下(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看不到图象),
名曰夷(称着夷);
听之不闻(听不到声音 ),
名曰希(称着希);
抟之不得(触不到形体),
名曰微(称着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此无色、无声、无形之物无法用语言描述),
故混而为一(只能称它为阴阳未判之混元一气)。
其上不谬(它的上面不见光明),
其下不昧(它的下面不见黑暗),
绳绳不可名(实在是无法给它下定义),
复归于无物(还是把它复归于无物吧)。
是谓无状之状(这应该是无状态之状态),
无物之象(无物象之物象),
是谓恍惚(这就是似无似有的恍惚),
迎之不见其首(往前追溯不知何时开始),
随之不见其后(往后跟随不知何时结束)。
执古之道(掌握上古的自然之道),
以御今之有(以驾御今天的生命之有),
以知古始(以感知上古的来龙去脉),
是谓道纪(这就是自然之道的纲纪)。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古时善于修道的人),
微妙玄通(见解微妙而深远通达),
深不可识(给人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
夫唯不可识(夫惟恐言不达意),
故强为之容(故努力为之形容):
豫兮若冬涉川(开始学道者谨慎的象严冬过河),
犹兮若畏四邻(尤其惧怕邻里的干扰),
俨兮其若客(严肃的好象虔诚的客人)。
涣兮若冰之将释(继而他的性格会变的洒脱无羁涣然冰释),
敦兮其若朴(品质会变的敦厚诚恳朴实无华),
旷兮其若谷(心胸会变的旷达开朗虚怀若谷),
浑兮其若浊(意识会经历浑浊及混乱的考验)。
孰能浊以止(如何将这种混乱的杂念止住呢)?
静之徐清(把心静下来漫漫就清澈了)。
孰能安以久(什么方法能保持安静状态长久)?
动之徐生(感悟静极生动带来的生机)。
保此道者不欲盈(保持这种方法修道的人不会骄傲自满),
夫唯不盈(正因为他不会骄傲自满),
故能敝而新成(所以才能敝弃陈旧获得更新)。

第十六章

至虚极(修道进入虚无至极的意境),
守静笃(安守宁静气定神闲)。
万物旁作(万物在时空的隧道中行进),
吾以观其复(我可以反复观察他们的循环)。
夫物芸芸(天地万物芸芸众生),
各复归其根(各自都要归于它们的因果)。
归根曰静(看到因果可以说是静的作用),
静曰复命(只有静才能了解生命的真谛)。
复命曰常(生命的真谛就是变化的规律),
知常曰明(了解变化规律才算通晓明白)。
不知常(如果不知道变化规律),
忘作凶(妄作非为自然带来凶险)。
知常容(知道变化规律才能包容一切),
容乃公(包容一切才能公正豁达),
公乃全(公正豁达才能完整周全),
全乃天(完整周全才能符合自然),
天乃道(符合自然就是遵循大道),
道乃久(遵循大道才能长治久安),
没身不殆(终身都不会感觉到不妥)。

第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之(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
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的,人民近而赞美他)。
其次,畏之(再次的,人民畏惧他)。
其下,侮之(更次的,人民轻蔑他)。
信不足焉(信用不足的君主),
有不信焉(自然有不信任他的臣民)。
犹兮其贵言(谨慎做到不随意发号施令),
功成事遂(帮助人民实现心愿),
百姓皆谓:“我自然”(百姓都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第十八章

大道废(大道废除),
有仁义(自然出现仁义);
智慧出(智慧频出),
有大伪(自然混杂大伪);
六亲不和(六亲不和) ,
有孝慈(自然彰显孝慈);
国家昏乱(国家昏乱),
有忠臣(自然产生忠臣)。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