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选树楷模 >> “大国工匠”引领职工创新

“大国工匠”引领职工创新

2017-01-13 18:25:17 来源:职工文化网 浏览:1231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焦开河(左二)参观展会现场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焦开河与劳模代表合影

    大国工匠展区的参展代表为观众展示现场照片

    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等单位指导,国家信息中心、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青年报社、中国职工国际旅行社总社、北京大学校友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16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于2016年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这是我国举办的首个以双创为主题的国际博览会。

    为充分展示企业科技创新和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和劳动精神,博览会设立“大国工匠”职工创新展区,充分展示全国职工技术创新、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取得的重要成就,大国工匠展区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博览会的最大亮点。

    2016年12月16日下午,“大国工匠与国家创新发展”论坛在双创博览会上同期举行。论坛由工人日报社和中国职工国际旅行社总社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工匠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

    论坛围绕大国工匠与国家创新发展,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精神,职工创新理论及成果,职工创新与企业发展等主题开展交流研讨,取得丰硕成果。

------------------------------------------------------

    搭建创新平台 释放创造活力 全力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

    ——辽宁省总工会经济技术部副部长杨韧

    近年来,面对辽宁经济下行压力大、深层次结构矛盾突出以及内外经济形势严峻等不利因素,为充分调动、发挥全省广大职工主力军作用,全面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省总工会针对辽宁国有大中型企业比重较大,职工群体数量多、专业化较强等实际情况,从推动“双创”战略实施入手,着力完善措施、搭建平台、加大投入,有效调动和激发了职工创新活力和潜能,在推动企业改革发展和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全面振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党政工合力推进“双创”战略实施,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创造性;二是实施“百万职工技术创新”立功竞赛活动,推动企业改革发展;三是参与人才政策制定,抓住“大赛”、“培训”有效载体,推动全省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2015年,为服务全省工作大局,辽宁省总出台了《关于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的意见》,提出了开展“助力辽宁振兴”的“10件实事”系列活动,同时投入大量资金予以推进。“百万职工技术创新立功竞赛活动”是“10件实事”之一,仅此一项省总出资500万元,用于鼓励职工创新并对优秀职工给予重奖。两年来,通过开展创新活动共评选创新成果274项,其中创效益1000万元以上的93项,占33.9%;500至1000万元49项,占17.9%;500万元以下的135项,占49.3%,从中评选出3个“十佳(十佳创新成果、十佳技能标兵、十佳创新能手,奖励5万元),“百佳创新成果”(奖励3万元) ,“优秀创新成果”144项(奖励1万元)。两年来,通过深入实施“百万职工技术创新立功”竞赛活动,有效调动激发了全省职工的创新活力和热情,有力推动了“双创”热潮的普遍形成,为企业改革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激发辽宁省职工“双创”热情,辽宁省总工会在本次创博会设108平方米展位,共有辽宁省9家企业20多项创新创业成果参展。

    把匠心融入中国梦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三十三所特级技师巩鹏

    作为一个以军工技术应用和制造为背景的单位,我所在的班组承担了导弹武器控制系统关键件的工艺攻关和生产加工。虽然我们的工作不如科研工作那样“高大上”,但加工的水平会直接影响导弹武器系统的性能。

    一个人在成长的阶段,尤其是年轻的时候,一定不要怕吃苦,只有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磨练,才能练就真本事,才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从技校毕业参加工作的毛头小伙子,到祖国和人民授予各种崇高荣誉的“大国工匠”,得益于有一位好师傅和组织多年的培养。在刚参加工作的一两年里,我在秦师傅的指导下,几乎天天练习使用大钣锉。虽然这是一件非常枯燥的差事,但对于年轻的钳工来说,这既能提高技艺,又能磨练心性。每天练习一两个小时是常事,寒来暑往,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把锉刀都被锉得不能再用了,只记得有一根直径为50厘米的45号钢钢棒,到最后锉成一小条,几乎就成了一根针。通过不断的努力,我逐渐能够胜任机械加工中的装配、调试及排除疑难故障的技术,并在加工特种金属材料及设计、编排工艺文件等方面有了一些自己独到的想法,在产品几何参数的修磨、难加工合金的小孔钻削和攻丝、超高精度的各种研磨、各种小直径螺丝断余部分的提取、高精度的装配组合、各种扳金异形体的加工等方面也进行了不断的探索。

    通过不断的尝试,我和班组人员共同推动生产效率由几倍提高到了几十倍,先后完成20余项技术革新,排除产品故障数十起,直接和间接创造经济效益近两千余万元。大家还给这种加工方法起了一些外号——“巩氏加工法”、“巩氏研磨法”等。看着加速度计产品合格率由原来的50%提高到99%,成功应用于以高精度石英挠性加速度计为代表的众多关键产品,并在神舟系列飞船飞行任务十战十捷,飞船与天宫一号、天宫二号交会对接,嫦娥三号精准落月、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等立下汗马功劳,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很多人总觉得我爱钻研,手很巧,其实,促使我不断去探索加工奥秘的,除了兴趣,更重要的动力就是对强大国防的向往。个人的梦想虽然渺小,但只要能真正融入中国梦的滚滚大潮,就能绽放出最绚烂的浪花。

    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双创”活动中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邓小林

    劳模创新工作室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和智力,将职工创新的涓涓细流汇聚成企业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成为企业发展的“智力源”和“成果库”。近年来,中建二局积极开展劳模创新工作室活动,极大释放和激发了职工群众创新创效的积极性。

    创新工作室成为凝聚创新力量的新载体、弘扬劳模精神的大平台、培育高端人才的孵化器。我局每半年组织召开一次活动评估会,对各单位创新工作室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估,并将检查和评估结果及时通报;对于创新成果显著的创新工作室,升级命名为局级创新工作室。为进一步为创新工作室发展“加油”,局特别设立了创新专项基金,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王永好创新工作室近3年每年获得不低于100万元的创新专项基金;2016年,局工会共收集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成果345项,对其中的25项优秀成果进行了表彰。创新工作室让蕴藏在职工群众中的智慧和潜能突破了“小”的桎梏,有了释放的空间和平台,极大地提升职工群众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品质。通过搭建创新工作室,一批有着强烈创新热情的一线技术骨干迅速成长为“创客达人”。

    在各个创新工作室的创建过程中,劳模的风范和作风成为追求人生价值的正能量。劳模用他们火热的情怀感染并激励着自己周围的同事,大家都纷纷以劳模的精神和品质为楷模,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在创新实践中,王永好创新工作室“技术创新、管理创效、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精神,苏宪新创新工作室的“样板引路、实测实量、精益求精”的作风和李政创新工作室“默默奉献、超越自我、不断创新、持续攻关”的坚韧品质,都生动地诠释新时代伟大的劳模精神,这些为创新工作室注入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南粤工匠让世界倾听珠江琴音

    ——广州珠江钢琴集团钢琴调律师陈德然

    我已经有23年的调音生涯,最难忘的是2009年人民大会堂和国家大剧院先后上演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我国著名钢琴家刘诗昆演奏的《百年圆梦》,征服了所有听众,他使用的钢琴就是我们珠江钢琴,我就是这台钢琴的调音师。在长达4个多月的巡回演出中我确保这台钢琴一直保持着最佳状态。每天,我都会赶在观众到场前调好音,当我站在舞台中央,场下空空如也,全场除了我的调琴声,就是我的呼吸声。不知什么时候起,我习惯了享受这种宁静。记得巡演的最后一场,刘诗昆老师对我意味深长地说:“没有你高超的调音技能,就没有我的演出成功。”

    不经风雨何以见彩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的荣誉都是一路拼搏的收获。我父亲做了42年钢琴,我18岁到广州珠江钢琴厂,接父亲的班。钢琴仿佛就是我们家的一个成员,我从小就在钢琴大院里长大,走进钢琴厂就等于回了家。在我内心深处,就想做一个钢琴人。在钢琴厂的日子里,别人业余时间可能是娱乐休闲,但我的业余时间基本上都是和钢琴作伴。琢磨研究钢琴里里外外的结构和音质等等。

    正因为干我这行耗时耗心又耗精力,现在很多钢琴调音师都依赖电子音准仪器,既省时又方便。但是,我还是坚持用手触摸,用耳朵听。所以,别人可能10秒调完的音,也许我要用十几分钟,甚至几小时。但我觉得值,因为有些活用手工才可以做到更加精细。今天,我调过的钢琴已超过10万架,精准度可做到0-1音分,这种细如“牛毛”的差别,普通人根本听不出来,可在业内,能够做到这个级别的,屈指可数。我的努力,也为我带来了极大的荣誉。我获得2013年调音比赛的总冠军,成为钢琴制造行业唯一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现在,我也有了自己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能够将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传授给刚入行的新人,帮助他们实现梦想。

    工匠精神在我的音乐世界里,就是凭借自己的专注和专长调好每架钢琴,成就每一位音乐人。我认为:建设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工匠,伟大的时代更需要巨匠。因为成就他人,其实就是成就自己。

        在技术创新中打造工人品牌

    ——长庆油田公司采油工人程少春

    程少春带着第十代程少春光杆密封器参加创博会,现场分享了在基层岗位搞发明的感想。

    “最初我搞发明,是被逼出来的”。

    我1984年参加工作,1992年“下海”经商,希望能“捞到”一桶金,没想到欠下近百万的债务,无奈之下,我重新回到油田工作。因为有些小发明,单位领导看我肯动脑、又懂设计,就试着让我搞搞革新发明,看看能不能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老问题。我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试着发明了“单井取暖密闭炉”、“员工洗浴加热装置”,没想到效果特别好,将大山深处员工随时用上热开水、洗上热水澡的愿望变成了现实,瞬间我成了员工心目中的“能人”,强烈激发了我今后发明创造的热情。

    “我做事比较固执,总想把事情干到最好”。

    为了解决油田井口漏油更换密封件的难题,我一有时间就看书、查资料,手工绘出了70余张密封器图纸,单位找公司设计院给论证过,我也跑过五六家高校、制造企业,这期间是反复修改,到最后脑子里的数据,可以精确到微米,2000年第一代密封器终于诞生啦!之后,为了使密封器更加完善,我坚持持续研发、深度改进,17年间实验失败过160多次,使得参数更精确,结构更合理,密封器升级到第十代,目前在石油系统是最先进的,先后3次获得国家专利。每年可使一个百万吨级的采油厂减少原油损失1.5万吨,增加开井时间8万小时,间接创效5000余万元,被长庆油田命名为“程少春密封器”,今年,又被推荐为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候选项目。

    “创新工作室成立,我不再单枪匹马”。

    2007年,单位揭牌成立了程少春工作室。有了团队,怎么创新?我想,就是要集思广益在岗位上挑刺,把不顺手的事变得顺手,把不安全的事变得安全,把复杂的事变得简单易行。让大家把枯燥繁重的工作变成快乐简单的工作也是我们创新的内容。创新发明不神秘,有时候就是一个“小窍门”、一个“怪想法”,不怕做不到、就怕不去想,不行动。这些年,我们创新技术83项,有8项获得国家专利,先后参加3次国际国内展会;应用并获奖的有43项,创造出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有人说,科技创新、发明创造是科学家干的事,我们工人行吗?我要说:“中国创造”,需要“屠呦呦”这样的领军人物,但同样需要我们这些普通工人、基层创客!过去说咱们工人有力量,现在是咱们工人有技术才更有力量!

------------------------------------------------------

    工人日报社社长孙德宏:

    当今,大国工匠是一种概念、一种价值观、一种价值取向,一个制造大国向一个创造大国迈进,一个生产简单的物质商品的民族,向创造更多精神产品、更多物质产品的民族的进步,需要更多的,像今天在座的各位劳模、各位大工匠这样的人。

    大工匠不仅仅是简单的生产物质产品的人,我们的产业工人,我们的一般物质产品生产的劳动者们,跟大艺术家、大哲学家、经济学家、法学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我们都是以各自不同的劳动方式在创造整个社会的文明,在推进着社会的进步,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们的大工匠既是我们各行各业从事生产的能工巧匠,同时也是我们这个民族,我们的世界最优秀的、各行各业里面最优秀的人员的代表。

    全总宣传教育部副部长万珍丽: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在工业转型升级这个关键时期,国家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是一项系统工程。

    今年以来,全总宣传教育部围绕做强叫响大国工匠品牌推出了很多措施,一方面组织开展“身边的大国工匠”推荐学习活动,引导广大职工学习大国工匠、争当大国工匠;一方面组织全国产业工会挖掘各行各业大国工匠典型;另一方面同中央宣传部、国家网信办等有关部门和中央主要媒体密切合作,形成主流媒体强力推进、网络媒体同步互动的全方位、高频次、立体化的宣传态势。

    全总劳动和经济工作部副巡视员姜文良:

    近年来,各级工会组织按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总体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工会改革创新,深入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和劳动精神,努力为广大职工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充分激发广大职工创新才智和创造潜能。2011年11月,全总与科技部、工信部、人社部、国资委、全国工商联等联合召开了全国职工技术创新工作会议,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工技术创新工作的意见》。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明确要求广泛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职工参与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面对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任务,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全总劳动和经济工作部做了很多实践和努力,推动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发展,并且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二是搭建创新平台,完善激励机制,拓展成长通道,加大激励力度推动职工创新,深化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三是厚植创新文化,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育创新领军人才。

    全总研究室副主任王娇萍:

    2016年十大网络流行语公布,“工匠精神”入榜其中。当然,这只是个巧合,但又不止是巧合,大国工匠,时代呼唤背后引发很多思考。呼喊工匠精神有两个层面的原因:一是我们国家在经济层面面临的现实挑战;二是我们社会在精神层面面临的现实挑战。那么,如何弘扬工匠精神,首先,要搞清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这样才知道要弘扬什么;其次,要厘清工匠精神与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的内在联系;第三,也是最关键的,必须在制度层面、工具意义上强化保障。

    总之,让工匠精神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精神,绝非一日之功可成,而要通过舆论引导、政策引领、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建设等多方面协同,逐步形成适合它生长的土壤,通过持续累进而成。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1月13日 08 版)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