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业界动态 >> 第五届全国职工文化论坛经验分享:江西信丰

第五届全国职工文化论坛经验分享:江西信丰

2025-11-21 21:01:29 来源:职工文化网 浏览:1582

深耕职工需求 筑牢文化阵地
---工人文化宫合作运营的实践探索与路径思考

汪希望(江西省信丰县工人文化宫芳华学院 院长)

非常荣幸作为工人文化宫社会力量合作运营方代表,参与本次论坛,我是江西的汪希望,参与了江西鹰潭、赣州信丰、上饶地区等6个工人文化宫的合作运营。今天,我将围绕“如何以职工需求为导向、以文化阵地为核心,推动工人文化宫高质量运营”这一交流主线,从实践反思、破局路径、实践成效、未来规划这四个维度展开分享,讲述我们这群“门外汉”,如何在工人文化宫合作运营赛道上,从“不懂行”走到“贴着职工走”的探索历程。

一、实践反思:从“精致方案”到“需求锚定”的认知重构

2017年,我们团队初涉工人文化宫运营时,曾陷入“重商业逻辑、轻公益属性”的误区:方案中充斥着“高端培训创收”“企业文化赋能”等概念,却忽略了“工人文化宫”的本质是:服务职工的文化阵地。直到遭遇运营挫折后才深刻认识到:脱离工会“服务逻辑”、偏离职工“精神文化需求”、忽视“文化阵地”核心载体的运营,终将沦为“空中楼阁”。
这一阶段的教训让我们明白,工人文化宫的运营必须坚持“双贴近”原则:即贴近工会政策导向、贴近职工真实需求,将“文化赋能”与“服务落地”深度融合。

二、破局路径:以“职工需求”为核心,构建“文化阵地+服务生态”体系


2020年疫情加“双减”,我们一下跌入谷底:教育培训停摆、文体活动搁置,运营公司有26个月运转停滞。关键时刻,工会领导的指导点醒了我们:“职工需求是破局的活水源,文化阵地是服务的主阵地”。通过系统性调研,我们将职工需求归纳为“实用服务+精神文化寄托”双层次,并以此为基础重构运营体系,重点推进了三项工作:
1.阵地功能升级:打造“文化+实用”双达标空间矩阵
我们把文化宫定位为“职工文化主阵地+综合服务站”,先从主阵地的内部空间改造入手:
打造“职工文化空间矩阵”:设置职工阅览室、职工文化展厅、文艺活动室,让文化空间从“闲置角落”变成职工“下班就想来”的地方;
延伸“文化服务圈”:在社区建“职工文化角”、在企业设“车间文化驿站”作为服务辅阵地,多点布局“15分钟文化服务圈”。
工会还帮我们对接相关资源,举办工厂安全培训时加“安全文化小课堂”,搞社区健康讲座时配“健康生活主题书单”,靠“公益+适度有偿”,不仅盘活了主阵地,更让文化服务有了落地场景。
2.资源整合创新:构建“跨界联动+四季主题”活动体系
我们打破“自己办活动”的局限,联合区域内外资源,把“文化活动”做细、做透:
联合文旅、人社、妇联、团委、文化馆等多个部门,按“四季主题”设计文化活动:春季“职工读书月”、夏季“职工文艺汇演”、秋季“书画摄影巡展”、冬季“非遗体验周”……我们还联合区域外的工人文化宫,打造“毗邻地区职工文体邀请赛”、“五省十城市”友好宫年度书画摄影主题巡展等,既学习到了友好宫的先进做法,又给职工交流搭建了一个新的交流平台。
3.服务模式迭代:建立“公益+适度有偿”可持续机制
我们建了“双清单”:一边是“职工文化需求清单”,一边是“社会文化资源库”,让“需求”和“资源”直接对接。
公益层面上,在“美好生活・工会同行”等品牌下增加“职工文化公益行动”;普惠层面上,推出“适度有偿文化服务”,增设“银发书画社”“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文化沙龙”等板块,让不同职工群体都能“触得到文化、玩得起文化”。

三、实践成效:从“空间激活”到“价值认同”的多维突破

近年来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场景:
1.文化阵地从“闲置空间”变为“人气磁场”
采用错峰服务设计周一至周五白天为“银龄乐享”时段、晚上和周末白天为“职工充电、亲子成长”时段、周末晚上和节假日为“活力绽放”时段。针对银发职工开“书法班”“戏曲赏析课”;给年轻职工办“电影沙龙”“短视频创作培训”,给亲子家庭搞“绘本共读”“手工DIY”,让“有限的空间”不仅能高效利用,更能“玩出文化味”;
2.服务品牌从“标签化”升维为“文化记忆”
我们联合打造的“美好生活・工会同行”、“工会晚八点”、“橙工夜校”、“工间微课堂”、“工间充电站”等品牌,文化宫成为职工“愿意来、留得住、记得住”的文化地标。值得一提的是,合作运营的部分工人文化宫获评“2024年江西省首批标准化工人文化宫”。
3.运营模式从“生存困境”走向“价值可持续”
通过多次探索和复盘总结,并和工会一起寻求工人文化宫合作运营的可持续路径,目前初步形成了“公益立本、有偿增效”的良性循环,更获得了社会价值认同。

四、未来规划:以“文化性格”与“需求响应”深化高质量运营
具体做三件事:
1.“一宫一策”:塑造差异化文化品牌
不再使用一套方案包打天下。根据合作宫所在区域的工会中心工作、地理位置、人口、经济、产业、风土人情等进行精准定位。依托调研全面了解职工群众需求点,进行服务内容的设计和试行,再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优化和调整,不断探索运营方法。侧重精神文化引领,创新服务机制,让每个合作宫都有专属自己的“文化标签”和“文化属性”。
2.“能力提升”:构建专业化服务团队
常态化、扩大化、可持续化地开展“工会政策+文化服务”双学习会,邀请专家讲“职工文化工作重点”、“怎么设计文化活动”,并常去优秀文化宫取经学习,从“运营执行者”转型为“文化服务设计者”。
3.“需求闭环”:建立动态响应机制
在“职工需求反馈群”设“文化建议板块”,职工说“想多办点亲子文化活动”,我们就加“绘本戏剧课”;数据显示“书法班报名多、国画班少”,我们就调整时间和内容;还要定期问职工“文化阵地哪里不方便”……文化服务,就是要“职工说了算”。

结语:以“三个贴着”书写服务初心

各位同仁,八年实践探索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工人文化宫的合作运营没有捷径,唯有贴着工会政策走、贴着职工需求干、贴着文化阵地建。职工的一句“我常来”,是最珍贵的认可;工会的一句“你靠谱”,是最坚实的底气。
未来,我们将继续以“让工会放心、让职工暖心”为目标,深耕文化阵地、精耕服务内容,与各位同仁携手,共同将工人文化宫打造成职工精神文化的“栖息地”、技能提升的“加油站”、风采展示的“大舞台”。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