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业界动态 >> 第五届全国职工文化论坛经验分享:南网超高压梧州局

第五届全国职工文化论坛经验分享:南网超高压梧州局

2025-11-15 03:05:29 来源:职工文化网 浏览:2363

擎党建之炬 铸匠心之魂:以新质生产力谱写电网事业新篇章
——南网超高压公司梧州局职工队伍建设与创新实践

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梧州局副总经理、工会主席  王灿胜


南网超高压公司梧州局是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属下的三级单位,肩负着建设和运营途经梧州、贺州地区的西电东送“八交九直”主通道及两座500千伏枢纽变电站的重要使命,是保障区域电力稳定供应、推动西电东送战略落地的中坚力量。自2021年成为广西首批“产改”试点单位以来,在梧州市总工会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梧州局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聚焦文化培育、匠心传承、机制创新和时代赋能核心方向,全面推进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人工智能应用,积极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让职工文化建设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更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为电网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坚持党建引领,把稳高质量发展“方向盘”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梧州局始终将党建工作贯穿于电网建设、运营管理和改革发展的全过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思想铸魂,筑牢政治根基。局党委坚定不移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通过建立分层分级、全覆盖的谈心谈话机制,及时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化解困惑疑虑,将思想政治工作做到职工心坎上,凝聚起“听党话、跟党走”的广泛共识。推动劳模与党员“双向培养”,努力让技术骨干成为党员,让党员成为技术标杆,形成“党旗红”引领“工装蓝”的生动局面,确保产业工人队伍的政治本色。
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局党委主要负责人亲自担任创新工作室领导小组组长,建立“党支部+创新团队”双重责任制,确保重大创新项目有党组织把握方向、凝聚力量。践行梧州局“知行吾越”文化主题,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局党委制定统一高效的问题处理机制,持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快速响应员工诉求,破解生产经营难题。党建引领不再停留在抽象要求,而是体现在攻克技术难关、提升服务品质、保障电网安全的每一个环节。班组作为企业的细胞,采用支部委员挂点班站所的方式,将党建力量下沉到最基层,指导班组建设,协调解决实际问题。连续三年均有班组获评南方电网公司“五星班组”。
以“幸福企业”建设助力“产改”试点推进。2022年梧州局成为广西工会第二批“幸福企业”建设试点单位,局党委将“锻造幸福职工队伍,书写能源央企责任担当”作为核心目标。常态化组织员工参加疗休养,切实提升职工归属感和幸福感。建设“职工代表在线”平台,保障职工民主管理权利。这一切都是在党的领导下,为产业工人体面劳动、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走出一条以党建带工建、以“产改”促幸福、以幸福助“产改”的创新之路。

二、坚持文化突围,营造创新创优“生态圈”

优秀的职工文化是企业文化培育的沃土,企业文化是凝聚人心、激发活力的关键。梧州局致力于构建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实现文化层面的“突围”,为人才培养和技术革新提供能量。
大力建设创新文化。积极倡导“精益求精,勇于创新创造”理念,鼓励职工立足岗位,以问题为导向,开展科技攻关、技术改进和“五小”创新等活动。广西人大代表、高级技师黄学能同志是创新文化的杰出代表,他领衔的创新工作室已有89个项目获得各类专利及奖项,参编国家标准13项。梧州局将创新成果与个人成长、团队荣誉紧密结合,让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成为每一位员工的自觉追求。
精心打造匠心文化。积极参与省、市各级工匠选树活动,建立从基层推荐到专家评审的全流程机制。这不仅使黄学能等老师傅获得“广西工匠”的崇高荣誉,更让一批年轻技术尖兵脱颖而出。目前,已有1人获评“广西工匠”,3人获评“梧州工匠”。积极利用梧州市总工会推动建设的10家工匠学院(校)平台,开展企校协作,努力培育更多具有“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工匠精神的高层次人才。
构建全方位展示平台。依托“产改”试点优势,在梧州市总工会的支持下,建成200多平方米的产业工人创先工作室,打造“一份成果总结、一段创新视频、一组案例展板、一套过程台账、一个互动现场”的五维成果展示模式。该平台不仅是创新成果的“展览馆”,更是交流互鉴的“会客厅”,已接待多地总工会及兄弟单位调研交流,获得广西总工会的高度评价,成功将创新实践与文化理念向外辐射,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

三、坚持匠心传承,锻造一流人才“生力军”

匠心需要传承,技能需要接力。梧州局始终将匠心传承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通过树立标杆、构建体系、搭建舞台等多元化方式,着力锻造一支技艺精湛、作风过硬的一流产业工人“铁军”。
树立标杆,发挥劳模工匠的示范引领作用。广西工匠黄学能同志是一名从临时工成长起来的“高空平衡术”大师。他25年保持工作零差错,拥有国家专利25项(发明专利10项),他的成长历程是对工匠精神最生动的诠释,如今,他已成长为高级工程师、广西劳动模范、自治区人大代表。同样,公司劳模宋永佳领衔的工作室被评为电力能源行业创新工作室高价值专利成果及培育转化平台,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13项,创造经济效益超千万元。
构建体系,打通技能传承的可靠路径。不仅依靠个体的“传帮带”,更着力构建系统化的传承机制。通过创新工作室、“专家+培训师”双指导模式、“技能骨干+青年员工”结对子等方式,将老师傅的宝贵经验和绝技绝活规范化、课程化地传承下去。近三年,通过这种立体化的教培体系,新增高级技师20人、技师70多人,人员技能素质显著提升,确保事业薪火相传、人才青蓝相继。
搭建舞台,让青年人才在实践中崭露头角。在“揭榜挂帅”、技能“比武”、科技攻关等实践中,大胆给年轻人压担子、搭台子。一批“90后”技术尖兵在无人机巡检、带电作业等“科技赛场”上快速成长。通过10余次技能竞赛,培育出80名无人机“技术达人”。在全国和地方各类竞赛中,青年职工屡获佳绩,多次在行业竞赛中获奖,在市级竞赛中包揽前列名次。
挑战极限,不断拓展高空带电作业范围。多次开展“无人机+小飞人”联动作业,彻底革新传统作业方式,工效提升5倍以上。输电带电作业团队近三年开展等电位作业30余次,培育了20名“高空之星”。在海拔超1000米的紧凑型输电线路“极限挑战”中,成功消除500kV线路缺陷,并一举创造3个行业首次,标志着带电作业技术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四、坚持机制创新,激活人才成长“一池水”

好的文化需要好的机制来滋养,好的人才需要好的通道来成就。梧州局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保驾护航。
创新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建设机制。以党建为舵,产改为帆,创新构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五个一”机制:一套协同高效的组织保障体系、一个导向精准的核心目标、一个敬业专业的团队领衔人、一条畅通无阻的人才晋升路径、一个成果推广的展示平台。这一机制确保创新工作室不是“空架子”,而是有资源、有目标、有带头人、有激励、有出口的创新引擎。
实施“立体化”职业成长通道。坚决打破“天花板”,坚持“技高者多得、绩优者多得”的导向,落实超高压公司“超越2025”人才工程。拓宽技能人员职业发展通道,完善从“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的晋升体系。通过轮岗交流、揭榜挂帅等举措,让有能力、有担当的一线工人获得更大舞台。“产改”以来,已有95名职工岗级晋升,20人成长为班组长,6人从一线走上中层管理岗位,20多名一线工人成长为中层骨干,高技能人才数量从129人增加到203人。
开展“实战化”技能培训模式。变革传统培训方式,精心绘制员工核心能力图谱,策划“实战化”“工厂化”专项培训项目,将真实工作场景融入培训模块。在核心能力提升上,推行“以干代培,以培促学”,让员工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助力一线员工快速成长。这种贴近实战的培训确保学以致用,有效提升队伍的整体实战能力。

五、拥抱时代赋能,擘画智能电网“新图景”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梧州局主动拥抱时代,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作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培育与发展新质生产力。
多措并举推进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抓手,近5年累计获得科技奖项29项;发明专利累计获授权45项,实用新型专利43项;2024年获广西专利转化大赛二等奖;加入全国低压设备绝缘配合等3个标委会,参编各级标准37项,牵头编制2项能源行业标准。
全力打造现代智能电网。梧州局紧跟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全力推进智能电网建设与企业数字化转型。依托智能巡检机器人、智能AI识别摄像机、室内轨道机器人生产运行支持系统等科技手段,成功构建起“八交九直”智能输电系统,配置2600套智能图像装置、100余台无人机、2台室外机器人、4台室内机器人、132套智能穿戴终端,由原来人巡转为“机巡为主,人巡为辅”模式,设备巡视及操作效率提升40%。积极推进云边融合智能调度运行平台建设,率先实现边缘网关的智能运维。
加快培育新型劳动者队伍。积极响应南方电网公司《关于加快培育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劳动者队伍的意见》,实施“人工智能+电力产业技术工人队伍”行动,旨在打造一支兼具高知识储备、高专业技能、高创新能力和高精神追求的新型劳动者队伍,为构建“电网数字生产智能体”、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储备核心力量。
南网超高压公司梧州局的点滴进步,离不开国家电力事业蓬勃发展的伟大时代,离不开上级单位的正确领导,更离不开梧州市总工会一直以来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指导。展望未来,梧州局将继续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文化为滋养,以匠心为根本,以机制为保障,以时代为机遇,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电网新篇章贡献更大力量!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