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智领成长路 文化韵润职工心
黑龙江省大庆市工人文化宫主任杨凯英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非常荣幸能代表大庆市工人文化宫,在全国职工文化工作交流会议上发言。衷心感谢全国职工文化论坛组委会、北京当代中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责任(天下)北京文化院、职工文化网为我们搭建这一宝贵的交流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向全国兄弟省市的优秀同行学习取经。我们始终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积极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努力探索文化宫转型发展与职工文化需求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一、基本情况
大庆市工人文化宫承担为社会和广大职工提供活动场所,为基层工会开展文体活动提供指导服务,职工文体活动的组织服务和日常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同时负责管理困难职工救助帮扶中心、产业工人健康管理服务中心、就业孵化基地。主体建筑于2013年异地重建,2015年竣工并于当年5月投入使用,占地面积88942平方米,建筑面积54740平方米,其中包含1个一站式大厅、12个文化服务工作室、36个文化技能培训教室、17个器乐培训教室、16个体育场馆。每周二至周日(周一闭馆)分三个时段(8:30-12:00,13:00-16:00,17:00-20:00)免费向全体职工群众开放,日均接待职工群众近3000人次,全年开放310天以上,接待职工群众100万人次以上。
二、工作开展情况
我们立足新时代职工群众需求,创新构建“职工文化+”综合服务系统,以文化赋能为核心,融合健康、数字、教育、公益、文体五大板块,打造职工服务“一站式”生态圈。
(一)“文化+健康”服务,打造职工身心“守护站”。以文化健康服务融合为抓手,加大投入力度,提升服务质量,筑牢职工健康服务保障网。引进“新技术”,深入先进地区考察项目,重新打造康复理疗室,引进量子细胞共振仪、眼部经穴刺激仪、骨密度检测仪、水波细胞梳理床、便携式鹰演等 5种仪器充实服务项目,邀请鹰演等相关专家和老师,开展24场技能培训,保证健康检测工作顺利进行;形成“新体系”,联合社区、大庆市中医院、博鳌一龄、大庆市第三医院等4家单位,入驻产业工人健康管理服务中心,融合祛湿、拔罐、艾灸、脑波治疗仪,心理评估与咨询、治疗、肩颈推拿等17项服务项目,形成检测、预防、调理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叫响“新品牌”,聚焦康领服务品牌,搭建全周期健康管理平台,建立职工电子健康档案,实施年度健康体检与动态监测,组织开展“职工健康服务专场”活动,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百大项目”职工等各类职工群体提供免费健康检测服务。目前,共检测 14761人,总服务107323人次,建档11243份,切实织密普惠式、精准化的职工健康防护网。
(二)“文化+数字”赋能,建设数字智能“云端站”。以文化数字化融合为驱动,构建“数字管理+智能监测+智慧服务”的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矩阵。设置“智能管家”,紧盯文化宫主要出入口安装门禁闸机,此系统通过微信小程序二维码识别功能,准确识别入馆职工群众身份,减少安全漏洞和风险,便于管理人员进行监控和管理,进一步提高了管理效率;实现“智能监测”,文化宫一楼大厅配备智慧平台监测系统,对各场馆监控画面、人流量、人员保有量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定期进行数据汇总分析,为场馆管理和服务职工群众提供参考依据;提供“智慧服务”,上线“大庆市工人文化宫”微信小程序,集成场馆预约、活动报名、线上学习、活动直播、职工互动等14项高频服务功能。目前,线上服务近2.4万人次,形成了数据驱动决策、智能提升效能的现代服务新范式。
(三)“文化+教育”融合,构建职工成长“加油站”。以大庆市工人文化宫为主要阵地,文化教育融合赋能职工成长。创建“文化补给平台”,设立周末公益课堂,设置朗诵、声乐、舞蹈、京剧、国学、手工、书法、绘画等培训班11个。打造“晨间文化圈”,组织太极拳、工间操传统文化晨练项目2个。创办“工会夜校”,安排国画、桥牌、国学、书法、心理健康培训班6个,进一步丰富了职工群众的业余生活;组建“文化交流平台”,以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相结合,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和兰德湖学校开展“宫校”联合,促进文化交流、实现资源共享,组织武术公益课、手编公益课、读书分享活动等5场次,提升了职工群众的文化素养;搭建“技能充电平台”,依托公益课、“工会夜校”、送文化进基层活动等平台载体,围绕剪纸、手编、布艺盘扣、苏绣等开展公益培训活动15场。通过构建公益课、工会夜校、职工技能培训班、“宫校”联合多维成长矩阵,累计服务职工群众2.3万人次,培育技术能手200人,有效推动职工群众先进文化繁荣发展,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四)“文化+公益”联动,塑造多方协作“服务站”。以文化公益联动为纽带,创新打造艺术团、相关协会、高校等多部门联合公益服务体系。首创“入馆零门槛”,统筹职工书屋、羽毛球馆、孔子学堂、国学大讲堂等24类61处场馆资源,实现开放日免费畅玩,日均活动职工群众可达3000余人;实施“文化进基层”,联合职工艺术团、书法家协会、八一农垦学校等5家单位组建文化公益服务联盟,深入社区、企业等11个基层单位,开展非遗展演、红色故事会等文化活动11场,强化基层文化建设;升级“公益服务点”,针对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群体,升级打造工会驿站、24小时司机之家、24小时微书屋、24小时微健身等7个服务站点,让公益性覆盖更多领域。目前,公益服务惠及职工群众超65万人次,构建起需求精准触达、资源高效配置、服务全面升级的公益文化服务“生态圈”。
(五)“文化+文体”共促,打造职工活力“品牌站”。以职工运动季和职工艺术季为核心载体,深度融合文化元素与体育艺术活动,系统构建贯穿全年、覆盖全域的职工文体品牌体系。多元赛事展风采。职工运动季聚焦“全民健身、活力大庆”,联合市直部门组织游泳、乒乓球、毽球、羽毛球、排球等7类12余项赛事,累计吸引近3000人次参与,激发职工健身热情,提升团队协作精神;文化细雨润心田。职工艺术季打造“艺术普及、文化惠民”平台,开展“大国脊梁·百年浩歌”大型原创交响情景剧、“百年工运史 职工大舞台”红旗广场系列演出、“百年工运 益路同行”职工书屋系列公益活动等11项,覆盖职工2000余人次,有效提升职工审美素养和艺术表现力;红色传承砺初心。聚焦建军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等重要历史节点,组织开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木刻版画展、“军地携手·文化同行”慰问演出、“铭记历史·吾辈自强”红色主题活动、“红色电影放映周”等系列活动,以品牌活动传承红色基因,用文化力量铸魂育人,激发职工使命感与责任感。通过强化品牌建设,不断增强了职工群众的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形成“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亮点、人人可参与”的文体服务新格局,真正实现了以文体活力赋能职工成长、以品牌建设助推文化繁荣。
三、工作成效与体会
在工作中,破解职工文化服务“单一化、碎片化”难题,关键在于系统化整合、精准化供给、智慧化运营。通过资源整合、平台搭建、智慧服务,实现了职工思想政治引领阵地从分散到集成、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进一步强化“跨界融合”,用“文化+”思维链接健康、教育、公益等资源,构建全链条服务生态。依托数字化手段,打造智能管理平台,实现服务“一键触达”,提升服务效能。坚持需求导向,通过大数据分析、社会协作等方式,提供定制化、普惠性服务。让职工文化阵地真正成为凝聚人心、赋能成长的“学校和乐园”。
各位领导、同仁,新时代职工文化建设重任在肩。我们深知,目前的探索还是初步的,在职工文化服务方面还需持续深化。下一步,我们将聚焦主责主业、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3个方面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一是做优做强文体服务。加强“文化墙”建设,开设更多国学、书画、体育等公益课程及职工夜校和晨练课,推进“职工运动季”“艺术季”等品牌活动,举办多项全市职工体育赛事,持续发挥职工艺术团作用,通过展演、培训及送文化下基层等形式营造健康向上的职工文化氛围。二是推动设备设施升级。合理改造保龄球馆用于搏击、击剑等新项目,开发微信小程序实现场馆、课程一键预约,推进绿色环保建设,探索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实现能源自给。三是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公开招聘3名管理和专业人才,强化现有人员培训,开展业务交流与学习,建立奖励机制,激发队伍创新活力,为文化宫发展提供坚实保障,进一步做强数字平台、做优服务体验、做大文化生态,更好承担起引导职工、服务职工、赋能职工的职责使命。
我们也真诚期望与全国各兄弟单位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在活动联办、人才共育、资源共享等方面探索新路,携手共进,为繁荣发展全国职工文化事业作出我们新的、更大的贡献!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再次感谢大家!诚挚欢迎各位同仁到大庆检查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