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赋能职工成长 智创驱动职工文化
——长虹美菱职工文化建设与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与思考
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主席陆雯娟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长虹美菱将职工视为企业宝贵的财富和核心的驱动力量,在搭建创新平台、推动创效实践、打造文化品牌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实践,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 筑平台、激活力,构建职工创新生态体系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致力于为每一位职工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激发蕴藏在职工队伍中的无限创造潜能。
(一)打造职工创新工作室矩阵
长虹美菱以多个关键技术领域为依托,组建了覆盖智能制造、产品研发、工艺优化等多方向的创新工作室集群。这些工作室由劳模、工匠、技术专家领衔,吸引大量一线技术骨干和青年职工加入,形成了多层次创新团队。例如,在冰箱生产基地的数智化改造中,创新工作室直面产能提升与质量管控的挑战,成为攻坚克难的前沿阵地。成员们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优化生产布局、应用边缘计算和人工智能视觉检测技术,成功开发了智能检测系统,不仅实现了单班产能的大幅提升和高端线产能翻番,更在关键零部件防错、检验精度提升上取得了突破,显著提升了产品品质。
(二)完善正向激励与人才培养机制
为让创新之火燃得更旺,长虹美菱建立了物质与精神并重、短期奖励与长期发展相结合的创新激励机制。一方面,对在技术、管理、产品创新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的团队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另一方面,将创新成果与职工职业发展深度绑定,作为晋升、评优的核心依据,为创新人才开辟职业发展的“绿色通道”。同时,我们持续开展合理化建议征集与评选活动,对优秀建议予以推广和落地,让“微创新”也能汇聚成大能量。这套组合拳有效营造了“人人想创新、人人能创新、人人享创新”的浓厚氛围。
二、 促转化、增实效,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职工创新创效是长虹美菱实现数字化转型、突破制造瓶颈、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我们坚持“数字支撑业务,数字创造价值,数字驱动创新”的战略,鼓励职工团队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产实践深度融合。
(一)聚焦痛点,开展技术集成创新
职工团队始终围绕生产中的核心痛点开展攻关。在冰箱新质生产装配环节,针对传统人工装配效率低、易废损的问题,团队创新集成数字孪生仿真、机器视觉定位与边缘计算控制技术,实现了机器人精准自动化装配,最终使该环节产能提升,并实现了“零废损”。在箱体堵漏密封工序,应用数字孪生仿真与云边协同技术,通过工业APP训练机器人掌握高精密封装工艺,使漏泡不良率显著下降。面对箱发分型效率低、易出错难题,职工借助自动编码器神经网络与算法开发了“菱分”工业大模型,实现无人化分型,避免了产能损失。这些实践均依托公司与中科类脑、国盾量子、中国联通、安徽大学等共建的省内首家5G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实验室,确保了技术的前沿性与应用的实效性。
(二)推动成果转化,实现全链条价值提升
职工的创新成果通过数据贯通、设备互联和模式重构,实现了从“单点突破”到“系统优化”的飞跃。在两化融合智造场景,形成了三大转化方向:一是通过数字排产模型实现柔性化生产,支持自动换型与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二是大规模推广机器人自动化作业,覆盖贴冷凝器、下线等环节,减少人工依赖;三是推动大线生产与设备数据融通,构建“一个流”生产模式,提升整体产能。在关键工艺控制上,针对冰箱发泡工序(直接影响保温与能耗),创新打造了“实时数据采集-异常智能分析-自动反向控制”体系,能对超阈值参数进行自动调节,使料温、压力等异常数据大幅下降,提升了产品的一致性和竞争力。
(三)拓展应用边界,强化跨领域协同
职工创新已从生产环节延伸至物流、设备协同和模式创新等领域。在智能物流领域,应用RFID技术与边缘计算调度系统,解决了门体生产“人拉肩扛”导致的废损大、效率低问题,相关成果获行业独家发明专利。在集成制造领域,受集成电路启发,将门体制造三大工序物理集成,实现设备互联与数据融通,使产能提升3倍,换模时间下降83%。针对国外“哑设备”数据不开放的行业难题,职工推动将“设备数据开放”纳入公司战略,并通过OPC UA标准协议实现了进口设备与国产设备的互联互助,提升了吸塑切边效率50%。此外,职工还深度参与工业PON网络应用、工业边缘计算量子网关研发等前沿项目,解决了跨园区通讯延时和安全传输问题,为未来工厂建设奠定了网络与安全基石。
(四)夯实创新基础,构建长效保障机制
为保障职工创新可持续性,长虹美菱构建了“技术-机制-成果”三位一体的支撑体系。技术层面,建设工业大数据中心,融合9个维度的数据,为创新提供精准数据支撑,如在交期、效率、质量管理上已取得显著成效。机制层面,将创新成果与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强挂钩,并建设“示范场景”用于成果展示与推广复制。成果层面,将“菱分”大模型、自动反向控制模型等沉淀为企业知识资产,纳入知识库管理,形成“创新-转化-复用-再创新”的良性闭环。
三、 铸品牌、聚合力,打造有温度有力量的职工文化
优秀的职工文化是企业凝聚人心、向上向善的软实力。长虹美菱努力将文化建设的成果转化为职工真切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强化思想引领,筑牢共同奋斗根基
长虹美菱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教育引导职工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通过持续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贯、巩固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健全长效机制。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入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选树宣传劳模工匠、行为准则标杆、优秀工作者等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激励广大职工践行“向新有为、强企有我”的担当。
(二)做实维权服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长虹美菱始终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放在突出位置。建立健全困难职工帮扶机制,常态化开展“风雨同行”慰问。以多项集体合同和协议为载体,深化法律法规培训,保障职工劳动经济、安全卫生等权益。加强劳动关系队伍建设,完善劳动争议前置调解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长效机制。我们强化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管理,通过“安康杯”竞赛、“安全生产月”等活动,持续提升职工安全理念与防护能力。
(三)精准关爱呵护,提升职工幸福指数
长虹美菱致力于打造“家”一般的温暖氛围。精心做好“三节”慰问、大病医疗救助、劳模与职工疗休养、“冬送温暖夏送清凉”、女职工关爱、异业合作福利等活动。创新开展“伴子启航”员工子女入学纪念、高考奖励、整十年司龄奖杯颁发等特色活动,增强仪式感与归属感。依托职工之家、活动中心等阵地,广泛组织运动会及体能、健美、球类、舞蹈等社团活动,满足职工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聚焦技能提升,赋能职工职业成长
长虹美菱围绕生产经营目标,组织开展“风雨中兼程,一路上有你”等主题劳动竞赛、技能大比拼、班组建设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练。鼓励职工参与群众性技术创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并新增“以客户为中心”的评审维度,引导创新服务于市场。通过联合技能大师工作室举办市级技能竞赛、内部举办多元多技知识竞赛等方式,为职工搭建技能提升与展示交流的平台,助力职工成长成才,赋能产业升级。
长虹美菱在职工文化建设与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探索仍在路上。我们深知,职工中蕴藏着无限的智慧和力量,唯有不断创新机制、搭建平台、营造文化,才能真正将这些力量汇聚成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动能。
我们希望以此次交流为契机,向各位同行学习宝贵经验,共同探讨新时代职工队伍建设的新路径、新方法,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贡献更多工人力量和工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