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赋能驱动吴江职工文化建设——以吴江职工文化建设为例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区总工会党组书记、主席沈健民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是吴江。吴江是江苏省的“南大门”,东邻上海,西濒太湖,南连浙江,北依苏州主城区,是长三角示范区一体化建设核心示范区。在赛迪百强区、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区和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榜单中均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民营经济发达,形成了“4+2+1”产业体系,包括高端纺织、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四大千亿级主导产业,新能源、数字经济两大新兴产业和低空经济这一未来产业。拥有2家世界500强,4家中国企业500强,6家中国民企500强,32家上市企业,6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吴江是江苏省产改示范点,全区产业基础雄厚,拥有45万名产业工人。值此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回望吴江的职工文化建设,和大家一起分享。
近年来,吴江区总工会坚持以职工为中心,顺应新时代职工精神文化需求,围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打造职工文化特色品牌,广泛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创新赋能职工文化建设。
一是以文润心,提升思想政治引领新实效
坚持以党的理论举旗定向。扎实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思政教师进企业”双进活动,平均每年举办各类专题宣讲上百场,创新推出“吴工大讲堂”特色品牌,整合线上线下资源,邀请全国劳模、大国工匠、专家学者等“大咖”授课,把思政课堂搬到工厂车间、生产一线、职业院校,得到职工的广泛参与和好评,“吴工大讲堂”直播累计人数最高达79万。通过多形式宣教让党的创新理论在职工心中扎根生长,筑牢团结奋斗的思想根基。
坚持以三个精神凝心聚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加强典型选树,积极做好各级劳模和五一劳动奖评选推荐工作,目前,我区共有1518名劳动模范,其中全国劳模7名;省(部)级劳模150名;市级劳模350名。加大宣传力度,每年在“五一”劳动节前,联合本地主流媒体开设劳模先进专题宣传活动,在学习强国、纸媒、电视新闻、视频号、微信公众号等多平台进行多形式宣传,在全区营造劳动光荣的浓厚氛围。加强成果转化,联合苏大马院、苏信学院建立“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研究院”,致力于“三个精神”的学术研究、成果转化、实践指导。编印《匠行吴江》《工匠读本》学习材料,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等活动,用榜样的力量鼓舞带动广大职工。
坚持以先进文化成风化人。深化“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依托吴江工人文化宫新宫,举办九三阅兵、苏超直播、《钢铁意志》观影等活动,让“健康文明、昂扬向上、全员参与”的职工文化看得见,摸得着。建好用好职工书屋,引导基层工会在丰富职工阅读内涵上持续发力。利用新媒体平台,推送宣传作品、活动信息、职工风采,打造指尖上职工文化阵地。加强对上宣传,相关工作被《工人日报》《新华日报》《江苏工人报》等全国、省级媒体采用,让吴江职工文化声音传得更远、响得更亮。
二是以文润企,构建职工文化服务新体系
擦亮职工文化品牌。吴江职工文艺事业与吴江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坚持培养本地职工文艺团队。吴江职工文艺团队以“写职工,演职工,职工演,职工看”为底色,于2018年登上央视首届全国职工春晚舞台,演员全部来自企业生产一线职工,生动展现了吴江产业工人新风采,从2010年成立开始,连续17年举办全区职工文艺大赛,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职工原创作品。持续开展进企业慰问演出,已累计开展280余场,惠及职工20余万人。
健全人才培育链条。吴江已形成“星光特训营”“鲈乡竞猜”两个苏州市级职工文化优秀品牌,构建了吴江职工文艺人才库、原创作品库“两库”。建好职工文艺人才“蓄水池”,推出职工文艺骨干全链条培育机制,从职工文艺大赛发现热爱文艺的职工苗子,到星光特训营免费系统培训,再到进企业慰问演出反复锤炼,最后以种子的形式回到企业组建职工文艺社团,厚植文艺人才成长沃土。
丰富文化活动形式。聚焦职工新需求,不断推陈出新,丰富文化活动形式。每年举办庆“五一”职工文艺汇演,常态化举行职工乒乓球、网球、围棋等赛事和书画、摄影、盆景、花卉展览,创新推出职工趣味运动会、劳模工匠疗休养等深受职工欢迎和好评的文体活动,将文化建设成果转化为服务职工的实效,不断提升“工”字品牌的温度与凝聚力。
三是以文润行,汇聚干事创业新动力
作为省级产改试点区,吴江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积极为职工群众赋能成长创造条件,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引导。以典型引路,盛虹、亨通两家企业入选2025年全国总工会企业深化产改助推计划。
打造“以赛促学”赛道。制定全省首个县级产业工人职业技能竞赛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培育建设恒力省级纺织化纤行业竞赛基地等15家竞赛(实训)基地,不断完善“青吴嘉三地互动、区镇企三级联动”技能竞赛体系,每年举办区级以上立项竞赛80余场,参赛人数超2万人。近年来共表彰技能竞赛先进个人400余人次和先进集体200个次,竞赛优秀选手被授予各级五一劳动奖章160余人次,形成了技能比武、练兵、竞赛、晋升、激励、传承的产业工人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
畅通“由工变匠”通道。厚植工匠沃土,开展两届示范区特色工匠培育活动和四届吴江工匠培育活动,已培育各级工匠200余人。出台《苏州市吴江区工匠人才培育实施方案》,实施“产业工人筑匠计划”,定制丝绸纺织、人工AI、低空经济等培训课程,累计投入资金300余万。加强“区、镇、企”三级工匠培育体系和技能人才“选、拔、育”三项机制建设,推动各行各业精心培育工匠人才。常态化举办“四技、五小、两比”职工创新创造活动,每年遴选40余项职工创新成果纳入区级以上“三个十大”“五小”等重点扶持项目。截至2024年底,吴江区技能人才总量超31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超14万人。
提供素质提升频道。利用全省首座工匠学院阵地打造职工技能提升、技术创新和成果展示基地,丝绸纺织、光电通信、智能制造等5家工匠分院和恒力、盛虹、亨通等31家企业工匠学堂、154家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有序运行。深化校企合作,挖掘全国各地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引导职工提升学历、增强本领。先后出台《关于实行吴江区非公企业劳动模范、工会干部素质提升培训费用补助办法的通知》《关于对吴江区非公企业产业工人学历提升给予助学补助的意见》,自政策出台以来,累计补助1089名职工,补助金额达179.4万余元,涌现出一大批通过学历提升改变人生、改变命运的职工典型。
工会职工文化工作大有可为。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职工文化活动,不仅提升职工的生活品质,团结职工、引领职工、服务职工,还能够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潜能,引导鼓舞全区职工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谱写吴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