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扬三种精神 植根文化脉络:以诚实劳动唱响新时代职工文化主旋律
河北省石家庄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 张宝山
近年来,石家庄市总工会以工人文化宫建设为阵地基础,以品牌活动创新为载体抓手,以技能竞赛升级为驱动引擎,全面推进职工文化高质量发展,不断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
一、夯实阵地基础,构建“全域覆盖、功能完善”的职工文化服务网络
石家庄市总工会将工人文化阵地建设作为服务职工群众的重要一环,推动职工文化阵地从“有没有”向“优不优”跨越。一是工人文化宫建设取得新突破。目前,已拥有1家全国标准化工人文化宫,省级标准化工人文化宫3家。全市各级工人文化宫服务职工总人次115459人,其中场馆服务总人次51673人,流动服务48286人,数字服务15500人。2024年9月,投资3.3亿元,高标准建设集培训、教学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职工文化综合体——石家庄市工人文化宫,总建设面积近5.7万平米。拟在2027年实现全市各县(市、区)工人文化宫全覆盖,新建市级文化宫1家,提标建成省级示范性标准化工人文化宫4家,全国级示范性标准化工人文化宫1家。二是劳动公园和文化街(墙)成为职工打卡文化地标。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劳动公园建设的指示要求,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级劳动公园全覆盖。将25处劳动公园打造成综合性、永久性职工文化阵地。打造40余条文化街巷,让三种精神走进大街小巷,让群众“抬头可见、驻足可观”,成为职工打卡的文化新地标。三是职工思想政治引领不断坚实。培育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等12家“石家庄市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新建石家庄工人运动历史陈列馆,培训市总工会机关干部担任兼职讲解员,为职工提供沉浸式工运历史教育。新编《石家庄工人运动史》和《石家庄工会志》,全面梳理石家庄工人阶级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历程与贡献,填补了地方志空白。
二、打造文化品牌,丰富“多元融合、浸润人心”的职工精神文化生活
聚焦职工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文化活动从“单一供给”向“精准服务”转变。一是思政引领铸魂育人。深入开展“工人大思政课提升年”活动,举办“滹沱工运 百年风华”职工创新创作主题展览,展出工运史百米长卷、书法摄影等作品252件,被人民网、中国文化报等媒体报道。市县两级组织劳模工匠宣讲102场,覆盖职工7万余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成立石家庄劳模匠心思政课创新联盟,打造劳模工匠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新平台。在省电视台、河北日报等省市主流媒体宣传劳模工匠50余条,联合市电视台,制作播出“幸福之城 劳动最美”班组日记16期,联合石家庄新闻广播,制作推出19期“都市精英-最美劳动者”专访,联合石家庄日报时速新闻移动照相馆,开展“弘扬劳模精神 致敬劳动者”活动,为20位劳模工匠定格有温度的珍贵影像。二是“职工大舞台”唱响职工文化主旋律。举办“首届职工戏曲节”等大型活动,承办“献给劳动者的歌”音诗画交响音乐会,并被央视视频号专题报道。仅2025年上半年,策划活动方案41份,开展阵地演出14场、文化进基层16场、团队排练120场次,覆盖职工8万余人次。三是弘扬三种精神凝聚奋进之力。围绕工匠日,向全市劳模工匠发出《致敬劳模工匠》慰问信、励志书。抖音号连续发布18期“工匠寄语”短视频,让三种精神闪耀全城。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建立首批40人师资库,全市进校园宣讲20余场。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累计开展26场助企行活动,帮助33家企业解决47个问题、培训1300余名职工。
三、高质量开展各类竞赛活动,构建符合石家庄市发展实际的职工竞赛和创新文化
石家庄市总工会围绕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有序开展各项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不断激发广大职工群众中蕴藏的劳动热情和创新创造活力,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做出新贡献。一是竞赛体系全域覆盖。全市累计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超万场,参与职工100余万人次,形成了“市-县-企”三级竞赛体系。每年平均举办市级技能大赛不少于25项,覆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二是创新成果丰硕显著。建设了11家创新工作室联盟,2024年各联盟联合攻关项目294项,获专利124项,创效3.26亿元。新增石家庄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名师、名医)创新工作室入A级库入库创新工作室150家。连续三年开展石家庄市企业职工科技创新创效竞赛交流活动,评审出优质职工创新项目给予奖励。三是平台载体持续升级。成立石家庄工匠学院,建设17家分院和实训基地,培训近10万人次,推动6家企业技术中心与创新工作室签约合作,密切同京津石科研机构合作交流,成立了京津石智慧农业职工创新中心,打造职工服务农业科技创新新高地。搭建石家庄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与河北工业大学石家庄创新研究院的沟通交流平台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打破行业壁垒,促进资源共享。
石家庄市总工会将以更严格的标准、更有效的举措推动职工文化建设工作,团结并引领广大职工于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新的担当、实现新的作为,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的美丽省会城市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