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政策法规 >> 7月23日:中共一大开幕日

7月23日:中共一大开幕日

2020-07-22 13:44:34 来源:职工文化网 浏览:1573

“一大”的筹备工作,最初是由李达、李汉俊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商量进行的。马林在研究问题时不够民主,李达、李汉俊有些感觉。张国焘到达上海参加筹备工作后,与马林交谈时,“彼此意见相当融洽”,“被推为与马林继续接触的代表”。

“一大”的主要议程是:一、讨论和通过《中国共产党成立宣言》;二、讨论和通过党纲(党章);三、讨论和通过今后工作方针;四、选举。

7月23日,各地代表全部到达上海。当晚8时,在上海贝勒路树德里3号(租界取消后,解放前改称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李汉俊和哥哥李书城的寓所(李书城夫妇当时到外地避暑去了)的客堂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开幕。各地推选的代表和陈独秀委派的代表共13人全体出席,代表全国50多个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柯尔斯基也出席了会议。会议临时推选张国焘为大会主席,毛泽东与周佛海任记录。

张国焘首先“宣布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说明了这次代表大会的意义”;接着通过事先拟订的四项议事日程;随后请共产国际代表致词。

马林和尼柯尔斯基致词时,由李汉俊、刘仁静即席翻译(张国焘在《我的回忆》中说,召开“一大”时,张太雷是他和马林谈话时的翻译,不确。我党召开“一大”期间,张太雷不在国内,而在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三大”,“一大”结束后,张太雷才回国的)。马林在致词中,首先代表第三国际对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致以热烈的祝贺。他说,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第三国际增添了一个东方支部,苏俄布尔什维克增添了一个东方战友,强调要致电第三国际,报告中共的成立,希望中国同志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接着讲了国际形势,第三国际的工作状况及其使命,中共的任务,以及他在爪哇建党和从事革命活动的经验,并指出中国党的成员目前大多是知识分子,工人成分太少,建议中共“要特别注意建立工人的组织”,把工人中的积极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他还建议“选成一个起草纲领和工作计划的委员会,给予委员会二天时间起草计划和纲领”。尼柯尔斯基在讲话中,介绍了赤色职工国际和共产国际“成立远东局的情况”以及俄国的情况,建议中国党将代表大会的进程及时向远东局报告。

在第一天的开幕会议上,代表们还具体商讨了大会的日程和任务,一致确定先由各地代表向大会报告各地区的工作,然后讨论和通过党的纲领,制定今后实际工作计划,最后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上述内容将分别安排在以后的各次会议中逐项进行。

7月24日,大会举行了第二次会议,主要由各地代表汇报工作情况。张国焘、陈公博、包惠僧、毛泽东等分别代表北京、广东、湖北、湖南等地的党组织作了报告。由于各地组织成立时间不长,工作也只是初步展开,“看当时各地小组的情形,长沙的组织是比较统一而整齐的,其他各地小组的组织都比较散漫些”。在各地代表的“报告里都提到了以下三点:党员很缺少,必须增加党员,组织工人的方法和进行宣传工作的方法”。现在看到的保存下来的文件,只有张国焘作的《北京共产主义组织的报告》和陈公博作的《广东共产主义组织的报告》。其他小组的报告目前还没有发现。

7月25、26日,休会2天,用于起草会议文件。根据马林提出的建议,“选出了一个起草纲领和工作计划的委员会”。起草委员会中包括张国焘、李汉俊、董必武、刘仁静、周佛海等,张国焘“被推举为这两个文件的起草人”。大会决定“给予委员会两天时间起草计划和纲领,在这个期间没有开会”。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中国共产党在发起过程中,曾拟定了几个党纲草案。第一是上海发起组成立时,陈独秀曾组织拟定了一个党纲草案;第二个是北京小组命名为北京支部以后,起草了一份临时纲领;第三个是1921年2月陈独秀在广州起草了一份党章;第四个是李汉俊不满意陈独秀起草的党章,自己起草了一个党章。

起草委员会参考了这几个最初党纲的内容,并吸收了《共产党》月刊上介绍的外国共产党纲领的部分条文,以及“各代表所提出的意见”,“首先草拟了一个《中国共产党成立宣言》”。其要点大致包括共产主义者的基本信念、中共的组成、它的基本政策,以及它将经无产阶级专政以实现共产主义等等。还起草了《中国共产党纲领》。这两个文件都油印了,发给各代表。这两个文件的中文原件未能保存下来,现在看到的有俄文、英文两种译本的“纲领”。俄文本名叫《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原存第三国际,上世纪50年代移交我国政府。英文本是1924年陈公博在哥伦比亚大学写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论文的附录——《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这个纲领,虽标明是15条,但两种不同文字的译稿,均缺第11条。在条文和内容上基本一致,从来源和文章上看,这两个文本是可信的。

7月27、28、29日,分别举行了第三、四、五次会议。在这几次会议上,集中对《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展开了讨论。在讨论中,代表们发表了不同的意见,“引起热烈争论”。主要是对孙中山和南北政府的看法,能否在国民党政府做官和当国会议员,以及民主与纪律等。大体上张国焘、刘仁静、包惠僧与李汉俊的意见针锋相对,而董必武、陈公博、周佛海在有些问题上,则与李汉俊的意见比较接近。

这3天的讨论是富有成果的,基本确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即最终奋斗目标和党的组织原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党的建设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7月30日,代表大会举行了第六次会议。全体代表除周佛海因病缺席外都参加了会议。为保密和安全起见,大会只在第一天开幕会议时,邀请共产国际代表出席,第二至五次会议介绍情况和讨论,没有请他们出席,由张国焘在会后转告他们。这次会议原定由国际代表讲话,对中共建党的一系列问题发表意见。然后再讨论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笫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但是,这次会议因受到法租界巡捕的侵扰,未能正常进行。

7月31日,李汉俊、张国焘、董必武、何叔衡、李达等几个代表在李达家开碰头会,研究继续开会的地点和有关事宜。当时有几种主张,一种主张到西湖去开,多数人认为西湖游人太多,不方便,有的主张仍在上海开,代表们又感到这样太危险。王会悟建议去浙江嘉兴南湖的画舫中继续开会。这个意见董必武首先表示赞成,何叔衡也感到很好,乃决定明天(即八月一日)作点准备,后天(即八月二日)去嘉兴南湖开会。李达叫王会悟当晚逐一通知到各代表,作点准备,以便后天复会。

8月2日,代表们一大早分两批登上去嘉兴的火车。当时陈公博因在决定复会前,即带着夫人到杭州游玩去了,没有参加闭幕会议。马林和尼柯尔斯基是外国人,免得为人注意,也没有去。第一批到嘉兴时已是八点多钟。王会悟把开会的同志安排在张家弄鸳鸯旅馆休息,随即她又请旅馆的帐房帮助雇船、准备午餐。当时,原想雇一只大船供开会用,但大船要一天前预订,只好雇了一只中号船。九点多钟,开会的代表离开旅馆去南湖后,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等由王会悟陪同先去烟云楼逛了一会儿,目的是观察下船时合适的停靠地点,“这一天早晨天色阴暗”,“到了九时半以后,天忽大雨”。代表们到船上开会时,已近十一点钟。会开了一个小时后,即在船上吃午饭,酒菜、主食是事先备妥的,一个圆桌围坐十几个人,并不显得拥挤,王会悟一直坐在前舱,负责放哨,饭后继续开会。

这次会议继续30日未能进行的议题,首先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会议着重研究和讨论党的今后工作计划,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这个决议,现存的也只有俄文和英文的译稿。决议共六条,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重点是开展工人运动。

下午,会议开始讨论通过《中国共产党成立宣言》。经过修改后的宣言很简短,大约一千多字,宣告中共的基本政策和历史使命。代表们虽然对一些问题有不同看法,但是,“都集中研讨急需解决的具体问题”。会议对“张国焘主张南北政府是一丘之貉,对于南北政府应一律攻击”的意见,没有作出结论,确定把宣言交给即将组成的中央局处理,由于党处于秘密状态,成立宣言并没有公开发表。

下午天气转晴,五时左右,湖面上出现了一艘机器船,向着画舫驶来。代表们误以为是当地政府的巡逻艇,曾稍事休息,后知道是本地士绅的私人游艇,会议才继续进行。最后,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代表们认为当时党员人数不多,暂不必设人数较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只需选出三个委员,分担书记、组织、宣传等工作就可以了。“选举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顺利选出陈独秀、李达和张国焘三人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李达分管宣传,张国焘分管组织。

下午六点多钟,代表大会在“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人类的解放事业万岁!”的口号声中胜利闭幕。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它象光芒万丈的灯塔,照亮了中国革命的航道。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李达主持上海发起组工作

李达

党的早期组织从1920年8月开始,在几个大城市相继建立以后,以上海为中心的各项实际工作逐步展开。党的早期组织成员,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去,努力传播马列主义,从事工人运动,推动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进一步结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的条件日趋成熟,召开全国代表大会的准备工作,已经提到党的议事日程上来。

1921年初,共产国际代表维金斯基在返回共产国际之前,曾先后在上海北京与这两个党组织的成员举行座谈,认为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基本具备,表示希望从速举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但没有提出具体的时间。

陈独秀应1920年11月1日孙中山和陈炯明的邀请,并取得李大钊和上海党组织的同意与支持后,于同年12月16日由沪动身赴粤,任广东政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离沪时,对党的工作做了交待和安排,由李汉俊代理书记。

1921年2月,李汉俊因与陈独秀在通信中,在党务经费,组织原则等问题上发生尖锐冲突,愤而辞职,把党的文件与名册交给了李达,要李达代理书记。从这时到党的“一大”召开,上海发起组的工作是由李达主持的,他为筹备和组织党的“一大”召开,做了大量工作。

以列宁为首的第三国际,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极为关心和支持。国际执委会于1920年8月委派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民族和殖民地委员会书记(列宁担任该委员会主席)马林(原名为亨克·斯尼夫列特),为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马林于1921年4月动身来华,6月到达上海。共产国际伊尔库茨克局的代表尼柯尔斯基,也于6月到达上海。

马林

共产国际的两位代表,与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负责人李达、李汉俊交谈中,了解到自维金斯基来华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大中城市,已经先后建立了共产党组织,并开展了实际活动,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逐步深入,工人运动也开始发展起来。他们鉴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建议“应当及早召开全国代表会议,宣告党的成立”。国际代表的到来以及他们提出的建议,促进了“一大”的等备工作,加速了建党的进程。

“南陈北李”没有出席“一大”

李达、李汉俊根据原先党的发起组织的酝酿和国际代表的建议,与在广州的陈独秀、北京的李大钊联系商量,一致认为条件已经基本具备,确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建党的有关问题,并产生集中统一的领导机构,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

于是,由李达写信通知北京、长沙、武汉、济南、广州的地方早期组织以及日本留学生中的党员,各派一至二名代表到上海出席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旅欧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1年3月成立,因离国内较远,故未通知他们派人回国参加“一大”。从前说旅法共产党早期组织与国内没有取得联系,不确)。在共产国际的直接帮助下,于1921年7月23日至8月2日在上海(最后一天会议在嘉兴南湖)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两个主要创始人“南陈北李”没有出席“一大”。陈独秀在广东担任教育委员会委员长,辞职尚未获准,又正在筹备广东大学预科校舍经费,不能离开,乃委托包惠僧参加会议。李大钊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经济学教授和北京八校教职员代表联席会议主席等职,正值两学年交换期间,公务繁忙难以抽身。

李大钊

另外,李大钊当时已是社会名流,行动易引注意,北方军阀政府控制甚严,突然南下,诸多不便。乃让张国焘赴沪协助党的上海发起组参加具体召开“一大”的准备工作。但他们对“一大”仍然是有影响的。正如毛泽东所说:“在这个大会的组织上,起领导作用的是陈独秀和李大钊,他们两人都是中国最有才华的知识界领袖。”

各地代表陆续抵沪

张国焘

北京代表张国焘因要参加“一大”筹备工作,他是上海以外的各地代表中最先到达上海的一个,大约在6月中、下旬(张国焘在《我的回忆》中说五月中旬到达上海,不确)。济南党组织代表王尽美、邓恩铭也到得较早。张国焘途经济南时曾停留一天,与王尽美、邓恩铭等济南的几个党员和进步青年在大明湖游船上进行了聚谈(张国焘在《我的回忆》中说在大明湖游船上和济南八个党员聚谈,党员数字不确。党的“一大”前,山东党的早期组织,只有王尽美、邓恩铭两个党员)。王尽美、邓恩铭于张国焘离鲁不久,即乘车南下,大约在6月底到达上海。其他代表都是在7月1日以后陆续到达上海的。

根据文字记载和党建工作者的考证,北京的另一名代表刘仁静,于7月2日至4日参加了“少年中国学会”的南京大会后才到达上海;长沙的毛泽东与何叔衡,在6月29日下午动身乘船经武汉,约于7月4日以后到达上海;武汉的代表董必武和陈潭秋,约在7月20日左右到达上海;广州的代表陈公博是7月14日起程,乘船经香港于7月20日前到达上海;陈独秀委派的代表包惠僧在广州于“七月十五日坐海船直赴上海,大约(七月)二十日到达”上海;旅日小组代表周佛海是7月23日前回到上海的,是代表中到得最晚的一个。

“北京大学暑期旅行团”

代表们原盼望陈独秀能回上海主持大会,“并确定为这次会议的主席”。陈公博到上海后,带来了陈独秀致各代表的信。信中一方面说明他不能返沪参加会议的原因;同时向大会提出有关组织方面和政策方面的四点意见:“一曰培植党员;二曰民权主义之指导;三曰纪纲;四曰慎重进行征服群众政权问题。”

上海代表李汉俊、李达,担负大会的联络和会务工作。为了安全保密起见,会址和代表们的住所都未安排在旅社饭店中。会议就在李汉俊寓所召开,住所也就近解决。李达的爱人王会悟(《妇女声》杂志编辑、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在参加上海女界联谊会的活动时,结识了法租界博文女子学校校长黄兆兰,因博文女校距离开会地址较近,行动方便,加上正值暑假,教师和学生都已离校,“只有厨役一人,弄饭兼看门”,代表们住此易于保密。王会悟便以“北京大学暑期旅行团的名义”,租了上海法租界蒲柏路私立博文女学(今太仓路127号)楼上三间房,“作为各地代表住宿之所”。外地来沪的代表,除陈公博带着夫人住在大东旅舍外,大多住宿在这里,个别人住在各省的会馆。(选自搜狐,https://www.sohu.com/a/324090177_120025204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