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业界动态 >> 全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两年纪实:职工文化为改革助力

全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两年纪实:职工文化为改革助力

2019-11-09 12:44:32 来源:职工文化网 浏览:1133

编者按:《改革方案》印发以来,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助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各项工作便紧锣密鼓开展起来: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实施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举办新闻发布会、五一特别节目,评选“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连续两年的全国两会上,来自工会系统的代表委员聚焦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出为数众多的建议提案。

我们认为,职工文化是“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助力”的文化,是“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文化,是“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的文化,是“全面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文化,是“学先进做先进”的文化!


“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重磅文件——《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一项与亿万产业工人息息相关的重大改革拉开大幕。


两年来,一场党政、群团、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国家行动”全面铺开,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被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11月8日在京召开的全国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改革带来的“利好”备受关注——


中组部支持各地各部门在优秀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提高非公企业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质量;人社部实施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教育部和全总开展的“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已资助近百万名农民工提升学历;全国总工会连续两年补助职工创新项目80个,共计1280万元,等等。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点题、部署、指导的重大改革任务。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东明指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会组织把推进这项改革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全总认真履行牵头职责,各方积极配合、协同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产业工人尤其是技术工人队伍不断壮大,产业工人获得感不断增强。截至目前,全国产业工人近2亿,就业总人口中技术工人近1.7亿。


来自“顶层设计”的推动力


2018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2019年,又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作为《改革方案》的配套措施,两个《意见》对于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引领,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创新技能导向的激励机制等明确作出了系统性制度安排。


《改革方案》出台不久,就成立了由全总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李玉赋任组长的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发挥各成员单位和参与单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健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基本形成合力推进改革的格局。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秉持这一理念,两年来,中央和相关部门注重顶层设计,连续出台30个制度文件,涉及思想政治建设、技术工人待遇、职业发展、职业教育改革、职业技能培训、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产教融合、农民工培训、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等诸多方面,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营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


值得关注的是,全总出台相关制度文件就达10个,聚焦劳动和技能竞赛、劳模和一线职工兼职工会副主席、推进货车司机等群体入会、加强产业工会工作、集体协商、民主管理等。与此同时,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各级工会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开展“五小”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如今,相关部门的好措施不断出台:国家发改委开展了技能人才激励计划试点,实施产教融合工程;教育部推动职业教育制度改革,布局558个现代学徒制试点,每年惠及9万名学徒;工信部建立全国产业工人学习网,打造基于互联网的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平台;人社部试行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各级工会创建的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达到7.2万家;人社部、国务院国资委指导部分央企增设了“特级技师”“首席技师”等职位。


优化顶层设计、加强协调指导。两年来,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一盘棋”意识更强了,“齐步走”的力度更大了。


“地方计划”让改革升温


“将职工教育经费的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技能提升的教育和培训”“进一步改善产业工人城市居住环境,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稳定就业”……今年10月,福建龙岩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关于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15条措施,为这个城市打造产业工人队伍明确了“路线图”。


聚焦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方案在各地层出不穷。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都已成立领导机构,出台实施方案,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地方计划”和改革亮点。


上海,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摇篮,把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素质视作改革的核心任务,把改革成果上升为制度、转化为法律,推动培育产业工人的各项制度体系更加成熟定型。


——着力完善产业工人职业培训体系,统筹推进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体制机制改革,并率先修订《上海市职业教育条例》;推动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专业技术职称贯通,职业技能证书与学历证书互通;以承办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为契机,探索融“培训、练兵、比武、晋级、激励”为一体的劳动和技能竞赛,全方位提升540多万产业工人技能素质。


上海的“邻居”江苏,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则坚持总体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选取3个设区市、61家企业先行试点,并以点带面,实现整体推进。


——徐工集团与高校搭建了技能等级“双认证”聘任体系;中车戚墅堰所为技能人才量身定制了10级晋升阶梯;中天科技集团推行了“知识产权银行”;无锡物联网实行了“股权激励”。这些做法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带动各行各业、各类企业出台举措,真正让产业工人得实惠、真受益。


作为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六成职工为产业工人……面对这样的现实,黑龙江实施了“98113”龙江技能振兴计划,组织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贫困家庭子女、退役军人等9类重点群体,开展8类专项职业技能培训,到2020年建成100个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10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培训技能人才300万人次。与此同时,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学习铁人精神,争做铁人式职工”活动,并为高技能人才提供“真金白银”的奖励。


自中央到地方,从党政到企业,支持参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热度越来越高。据了解,已有近3万家企业参与建设了1400余个职教集团,而每年仅国家级职业技能一、二类比赛就达到60余项。


实现改革成效最大化


“我参加工作20年来,奋斗无处不在,也是通过奋斗,我这个曾经的农村娃逆袭成功!”


2018年8月22日,由全总主办的“中国梦·劳动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职工演讲比赛总决赛现场,曾登上国家科技进步奖领奖台的一线工人、高级技师洪家光的演讲,收获了现场阵阵喝彩。


《改革方案》印发以来,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助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各项工作便紧锣密鼓开展起来: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实施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举办新闻发布会、五一特别节目,评选“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连续两年的全国两会上,来自工会系统的代表委员聚焦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出为数众多的建议提案。


在上下联动推进改革的热烈氛围中,改变悄然而至——


产业工人地位不断提高:十三届全国人大工人代表比例比上届提高1.62个百分点,28个省级工会配备了40名产业工人兼职副主席。


高技能人才收入跑过GDP:中车集团系统规划了高技能人才薪酬待遇与职业发展等级,技能专家薪酬达到中层副职水平,资深技能专家达到中层正职水平,首席技能专家达到副总师水平,最高收入可达公司人均收入5倍。


上升渠道更加通畅:中国石油通过制定技能等级与管理、技术序列比照关系和互认条件,实现技能人才纵向发展贯通,管理、技术和技能三支队伍横向转换顺畅。


技能水平提升、权益更有保障: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开发建设了职工网上学习系统、职工网上图书馆、职工网上练兵模拟仿真系统,并开通“职工快线”,推动职工与公司管理部门“直接对话”。


成绩属于过去。实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成效最大化,需要解答的课题还有很多——如何适应职工队伍思想活跃,精神文化需求迫切、利益诉求多元的状况?怎样为产业工人提供普惠性、均等化、贯穿学习和职业生涯全过程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优化技能型人才成长环境的路径有哪些?如何吸引更多劳动者及后备军加入产业工人队伍?


“要以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加强职业技术技能培训、提高产业工人地位和待遇、畅通发展通道等为重点,推进改革取得新成效。”全国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围绕落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目标,还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多出实招、多见实效,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力度把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来自工人日报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