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业界动态 >> 国新办新时期产业工人记者见面会:传播先进职工文化

国新办新时期产业工人记者见面会:传播先进职工文化

2019-06-28 22:15:57 来源:职工文化网 浏览:897

编者按:职工文化反映了在平凡岗位做出不平凡业绩的技术工人的理想,体现了技术改变职工人生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黄金娟正带领团队积极申请电能表智能化计量检定技术的国际标准,希望将中国自主创新的成果确立为世界通用的技术标准;肉孜麦麦提·巴克创建的“红柳石油网”,已经上传各类技术论文1000多篇,石油名词解释1万多条,全国各地的石油人,不管是初级工、中级工还是高级工,都会通过网站互相交流学习;陈行行时常被身边“干得一手漂亮活”的技术工人感染,“我相信,这种‘硬核’实力带来的自豪感、成就感,再多的流量明星、小鲜肉也比不了。”

“劳模精神不仅是我们这一代,更是未来的产业工人都要去继承和发扬的。”李万君最后的这段话,为此次中外记者见面会画上了句号。但“拥有‘硬核’实力”“依靠技能报国”,将是千千万万产业工人始终的时代课题。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产业工人身上最大的变化是什么”“70年来劳模的哪些品质是永不过时的,在今天仍然需要产业工人去继承和发扬”……

6月20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了新时期产业工人代表与中外记者见面会,方文墨、黄金娟、李万君、肉孜麦麦提·巴克、陈行行5位优秀产业工人用自己的成长故事、职业感悟,回答着记者们的一个个问题,畅谈作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的劳动体会,展现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使命与担当。

技术改变人生

一把锉刀、一块电能表、一辆高铁模型、一瓶稠油样本……5位工人带来的“宝贝”,吸引了在场中外记者的目光。

这些“宝贝”来自他们日日相伴的工作岗位,更蕴含着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方文墨,航空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钳工;黄金娟,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李万君,中车集团首席技能专家;肉孜麦麦提·巴克,新疆油田公司重油开发公司采油作业五区采油六班班长;陈行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高级技师。

在他们的职业故事里,有着一长串令人赞叹的业绩:方文墨24岁成为沈飞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高级技师;黄金娟带领团队用了10年时间成功研发了电能表智能化检定系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李万君被誉为中国高铁焊接大师、中国的工人院士;肉孜麦麦提·巴克凭着对技术的痴迷和钻研,从一名普通采油工成长为中石油集团公司的明星人物,被誉为油田“星巴克”;陈行行年纪轻轻就已经考取了8个工种的12本职业资格证书,斩获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第一名,成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的首位“特聘技师”。

“虽然岗位平凡,但能够当一名优秀的技术工人,是我们的理想。”他们用技术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但他们的价值还不止于此。肉孜麦麦提·巴克说,要把“像红柳一样抱团成长”的理念传递给更多的石油人。于是,这位曾经的电脑“小白”创建了“红柳石油网”,为石油工人提供技术交流的平台,带领更多产业工人在石油一线奔跑。

劳动创造幸福

“2018年1月8日,我走进人民大会堂,和众多的院士、专家一起参加全国科技进步奖励大会,接过奖牌的那一刻我的眼眶湿润了……”时至今日,黄金娟提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经历,依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我为自己是一名产业工人感到无比的自豪!”

同样,为成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而自豪的还有方文墨。这位出生于航空世家的钳工,很庆幸赶上了国家航空工业大发展的时代。他从事的工作是对航空零部件做最后一道精密加工,是机械加工领域为数不多还在手工加工的工种。

无数个日夜,身高1.88米的方文墨弯着腰,每天8000多次重复着“前腿微弓、后腿绷、双手握锉”的动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磨练,创造了属于他的“文墨精度”——实现加工精度0.003毫米。

从事焊接工作32年,李万君亲身经历了中国高铁快速发展、从无到有、从追赶到领跑的全过程,更见证并参与着中国产业工人技能水平的不断进步升级,感受着中国工人社会地位的日渐升温。

“我们航空人有一句话,就是空中没有停车场、试飞没有后悔药。我们必须用高质量的零件为我们的航空产品保驾护航。”方文墨的这个“高标准”也是在场产业工人代表的共同职业准则。

精神指引方向

面对中外记者的5位产业工人,自信地穿上了最熟悉的工装,胸前佩戴着金灿灿的奖章。已经成为劳模的他们,却说自己也有“劳模偶像”。

“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抓斗大王’包起帆,他鼓励我说,创新路上,信心比金子更重要”“宝贵的罗阳精神激励着我们年轻一代航空人投身航空、报效祖国”“同为山东人的许振超前辈,说‘要做,就做最好的’”“作为石油人,我最崇拜的是‘老铁人’王进喜,我们要守住石油人的初心,为祖国采好每一滴油”“我最崇拜的劳模是我的父亲李世忠,他在我心中种下了当劳模、当工匠的种子”……

劳模精神曾为他们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如今,他们作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优秀代表,也成为劳模精神的传承者。

黄金娟正带领团队积极申请电能表智能化计量检定技术的国际标准,希望将中国自主创新的成果确立为世界通用的技术标准;肉孜麦麦提·巴克创建的“红柳石油网”,已经上传各类技术论文1000多篇,石油名词解释1万多条,全国各地的石油人,不管是初级工、中级工还是高级工,都会通过网站互相交流学习;陈行行时常被身边“干得一手漂亮活”的技术工人感染,“我相信,这种‘硬核’实力带来的自豪感、成就感,再多的流量明星、小鲜肉也比不了。”

“劳模精神不仅是我们这一代,更是未来的产业工人都要去继承和发扬的。”李万君最后的这段话,为此次中外记者见面会画上了句号。但“拥有‘硬核’实力”“依靠技能报国”,将是千千万万产业工人始终的时代课题。

(转自全总网站http://www.acftu.org/template/10041/file.jsp?cid=222&aid=98659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 寿小丽: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中外记者见面会。工业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支柱,我国工业门类齐全,产业工人是我国重要的劳动者群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新时期,有这样一批产业工人,他们掌握着专业技术技能,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孜孜以求、不断创新,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为打造大国重器作出了独特的贡献,诠释着新时期产业工人的责任担当和精神追求。今天,我们把其中的优秀代表请到我们的发布台上与大家进行交流,下面请允许我逐一为大家进行介绍。

  他们是:航空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钳工方文墨先生;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黄金娟女士;中车集团首席技能专家李万君先生;新疆油田公司重油开发公司采油作业五区采油六班班长肉孜麦麦提·巴克先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高级技师陈行行先生。欢迎五位,下面请五位分别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下面先请方文墨先生。

  2019-06-20 10:05:07

  方文墨: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好,我叫方文墨,是航空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钳工、高级技师、方文墨班班长,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我从小生活在沈飞的大院,家里的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包括我的妻子都是沈飞的职工,所以我在初中毕业时没有和同龄人一样去考高中、上大学,而是追寻着自己祖辈的理想和抱负,报考了沈飞技术学校,从事钳工专业的学习。我的工种是钳工,钳工是现在机械加工领域当中为数不多的还用手工加工的一个工种。现在我手中的工具是一把锉刀,很简单,但是我们就是用它对航空产品进行手工精密地加工。我的身高是1.88米,但是我们平时工作的台案是为1.7米左右的人设计的,所以我平时的工作是“前腿微弓、后腿绷、双手握锉、身前倾”,动作是这样的,每天重复运动8千余次。航空人有一句话,“空中没有停车场,试飞没有后悔药”,所以我们一定要用自己的精度去打造航空人应有的产品质量。谢谢大家。

  2019-06-20 10:09:43

  寿小丽:
  方师傅用“文墨精度”诠释了什么是“大国工匠”,谢谢。下面请黄金娟女士做介绍。

  2019-06-20 10:13:24

  黄金娟: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好,我叫黄金娟。来自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我从事电能表鉴定工作,检验每一块电能表的准确性。现在我手上拿的就是智能电表,安装于千家万户,只要用电的地方就有电表,用于计费计算,而我们是为每一块电表的计量准确可靠把关,为每一位客户的计费公平公正做保障。

  我1984年于毕业于浙西电力技工学校,进了单位以后,被分配到了女同志扎堆的计量中心,那时第一次接触到了电能表的检定工作,电力系统电能计量是一个小专业,但是我下定决心想做出点成绩。以前电能表的检定普遍采用传统人工作业,存在着大量重复性、机械性的劳动,强度大,所以我一直在用心思考,很想改变这个局面。2007年,我提出了智能化计量检定的总体思路,得到了单位的大力支持,带领团队开展了整整十年的探索研究,最终成功研发了电能表智能化检定系统,实现了计量检定由人工向智能自动化的跨越式发展,成果在国内外得到推广应用,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路走来,我感觉创新不全是高大上的事情,我们一些职工也可以创新,创新的平台就是我们自己所实习的岗位,就是解决实际工作当中的难题、问题。同时,作为我们技术工人,我们不仅在技术上要创新,还需要在标准化建设中创新,目前我正带领团队积极申请电能表智能化质量检定技术的国际标准,希望将我们自主研发的成果确立为世界通用的技术标准,为中国创造做贡献。谢谢。

  2019-06-20 10:15:43

  寿小丽:
  黄师傅对细节如琢如磨,她的创新与坚守深深打动了我们。下面请李万君先生做介绍。

  2019-06-20 10:16:26

  李万君: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好,我叫李万君,是中国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转向架制造中心的一名焊接技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高铁的小模型,转向架就是高铁的两条腿,它是架轱辘和车体连接最重要的部件。不仅承载整车的重量,还关系到高铁运行时的速度和安全。转向架的每条焊缝我们要求都非常严格,我就是从事转向架焊接的。

  有人说我是中国高铁焊接大师,还有人说我是中国的工人院士,其实我就是高铁生产线上的一名普通焊工。1987年参加工作到现在,在焊接岗位上整整工作了32年,亲身经历并见证了我国高铁事业的蓬勃发展,从追赶者变成了世界领跑者,见证了我国产业工人从筚路蓝缕到受人尊敬的全部过程,我也非常荣幸参与了高铁的建设,成功进行了多项技术突围。2007年我们刚刚开始生产动车组的时候,我就攻克了动车组专向架的多项难题,确保了我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按时进行。2017年,我和我的工友们亲手打造的中国高铁复兴号以每小时350公里的时速在祖国的广袤大地上飞驰,这也是世界上首次以这个时速进行商业运行的高速列车。

  我也随着中国高铁事业的蓬勃发展不断成长,由刚开始的一名职高毕业学生成长为国家的高技能人才,先后获得了全国劳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感动中国人物以及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这些荣誉是在党和国家的培养下,在同志们的支持下取得的。我毕生的夙愿就是技能报国,就是用工匠精神把手中的产品干好干精,让中国高铁在世界上不断领先、不断领跑。谢谢。

  2019-06-20 10:25:22

  寿小丽:
  李师傅用一把焊枪筑就了中国速度,谢谢万君师傅。下面请肉孜麦麦提·巴克先生做介绍。

  2019-06-20 10:28:07

  肉孜麦麦提·巴克:
大家好,我叫肉孜麦麦提·巴克,来自新疆克拉玛依,目前在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重油开发公司工作,是一名采油工。我出生在新疆和田县的一个偏远农村,1991年初中毕业考到克拉玛依技工学校,毕业后进入到新疆油田重油开发公司工作,成为了和田县第一个走出农村、走进石油企业的产业工人。我工作25年来一直从事稠油开采这项工作,稠油和稀油不太一样,黏度大,像沥青一样,我今天给大家带来了我们生产的稠油的样本,凝固点是零上30摄氏度,目前的状态下基本是流不动的。所以我们在生产稠油时需要向地下注入300多摄氏度的蒸汽,对原油进行降粘,然后用抽油机、抽油泵设备把原油抽到地面进行运输加工。我的岗位很平凡,但是近些年来收获了特别宝贵的转变。我从一名不会说普通话的农村维吾尔族“巴郎”,成长为普通话宣讲员,从一名初级工成长为中石油集团公司的技能专家,从没有摸过鼠标的电脑小白,转变为“红柳石油网”的创建者。这些年我一直在石油一线奔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体现了自己的价值,成为了新疆油田公司很多人心目中的采油工明星,所以大家都叫我新疆油田里的“星巴克”。谢谢大家。

  2019-06-20 10:34:43

  寿小丽:
  在肉孜麦麦提·巴克师傅身上,我们看到了新时期石油工人的艰苦奋斗。肉孜麦麦提·巴克师傅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谢谢。下面请陈行行先生做介绍。

  2019-06-20 10:39:14

  陈行行: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叫陈行行,1989年11月出生,还差一个月就是90后了,我是今天在座的五位劳模中最年轻的一位,很振奋,也很有压力。我来自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是一名加工中心的操作工。我是技工院校的毕业生,一直以来我把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工人当成我的人生理想,所以在技工学校读书时,我先后学习了电工、焊工、钳工、制图、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还有模具设计这八个工种,并相应考取了这八个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今天在我们单位有很多跟我类似的小伙伴,大家都形容我们是“超级玛丽”,永远奔波在生产第一线,没有的东西可以变出来,遇到困难总是有办法解决,现在我在单位的工作岗位已经不是单纯的操作一台设备,而是带领着两个高技能人才团队进行技术创新,其中大部分人员都是毕业于职业技术类的学校,我们共同的理想就是做新时代复合型高技能人才,为我们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

  2019-06-20 10:40:02

  寿小丽:
  陈行行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现实,他用实力告诉我们,陈行行真行,谢谢。谢谢五位的介绍,在座的各位记者朋友们肯定还有很多问题想与台上的几位同志进行交流,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请大家提问。

  2019-06-20 10:42:35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在座的主持人、五位全国劳模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我想问方文墨先生一个问题,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您刚才介绍从小是在企业大院长大的,从您的父辈、祖辈身上看到了很多工人的优秀品质,通过这么多年的工作和实践,您觉得在我们工人身上最大的变化是什么?谢谢。

  2019-06-20 10:45:39

  方文墨:
  我出生在改革开放后的1984年,我的姥姥、姥爷、爸爸、妈妈生产的型号非常少,我参加工作后赶上了整个国家航空工业大发展,生产的型号非常多,我觉得现在产业工人的结构和工作性质较以往老的产业工人变化还是非常大的,像传统的车钳铣刨磨,老的传统工种苦脏累比较多,一些大的飞机结构件,以前用专业人的话来说就是用摇床子几个人几天才能完成,而现在在工作现场一个人按一个电纽,同时控制几台数控机床完成掉,但是背后需要工人编程,用电脑、高的技术手段才能把工作完成好。

  第二,我是一名技校毕业生,而现在的徒弟们都是专科或者本科院校毕业,他们的文化水平非常高,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也非常全,所以我觉得在新的时代,产业工人一定会在祖国欣欣向荣的环境下大有可为,也会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有可为。谢谢大家。

  2019-06-20 10:50:32

  寿小丽: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产业工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万师傅和金娟大姐你们的工龄最长,应该也会有很多体会。

  2019-06-20 10:51:07

  李万君:
  提到这个问题我非常兴奋,我和黄老师是60后,经历了改革开放40年,变化也是非常大的。我刚上班的时候到现在最大的变化,第一是技术,刚上班的时候我们生产的是老绿皮火车,对技术工人的要求,把工件焊结实就行。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换代,我们开始生产动车组了,到现在的高铁,对我们技术工人的要求不仅是把产品焊好、焊精,而且还要像艺术品一样,内部不允许有任何瑕疵,我们的技术和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提高了。以前世界大赛、技能大赛,包括焊工,那时候我们想,能参加就行,现在不仅能参加,而且我的两个徒弟在去年世界技能大赛中获得了两个单项第一。刚开始生产动车,生产高铁的时候,不会技术、不会操作,有时候外国专家过来指导我们,那时候我就在现场想,我们中国的技术,中国的高铁什么时候能够走向世界,那时候只是个梦想。最近这些年已经不是梦想了,我们中车的产品不仅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同时也出口到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国家,产品不仅走出去了,我们也在世界很多国家建了自己的工厂,我们的技术也走向了世界。

  还有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我们的收入开始变化了,我刚上班时,我第一个月开了23块钱,奖金是几块钱,那时候我已经很高兴了。真的没有想到,这么多年由几十块钱到几百块钱到几千块钱,到现在一个月已经超过万元,我的日子也是发生了改变,以前我有个小梦想,就是上班比较远,想买个小摩托,去年我买了中国一汽生产的高档轿车,自己的房子还换了,由原来37平米的房子现在换成140平米的大房子,真正感受到现在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国家给了我很多荣誉,包括全国劳模、优秀共产党员、感动中国、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而且光荣当选了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还当选了吉林省总工会的兼职副主席,真正感受到我们产业工人的地位在不断提高。

  我想说,这些荣誉不是我个人的,是属于我们高铁工人的荣誉,也是属于咱们产业工人的荣誉,光荣的同时,我也感受到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工作当中,我们还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素质,不断创新,把手中的产品干好,实现产业报国。谢谢。

  2019-06-20 10:52:48

  黄金娟:
  因为我感受也是比较深,35年下来,真的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是1984年参加工作,那时候一个月的工资是几十块,结婚以后一家人住在不到20平方米的集体宿舍里。幸运的是,我们这一代产业工人经历了改革开放,见证了我们国家经济形势快速的发展,总体的形势也越来越好,而我们的收入也是大幅度提升。刚才李老师也说了,现在达到了万元以上,确实是这样。我清楚的记得,1997年香港回归的那天,我们一家人住进了属于自己的商品房,那天晚上我们一家人聚在一起看香港回归的庆典活动,真的是很幸福、很高兴。

  更重要的是,我们产业工人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的岗位创新条件也越来越好,特别是近几年,全国总工会、省总工会、我们的企业工会都为我们搭建了很好的技术交流平台,支持我们职工技术创新,为我们成长、成才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我下周马上要参加全国总工会组织的高技能人才海外学习交流,这也正反映了我们国家对产业工人的关怀与培养。

  对我个人来说,我是一线工人,能够走上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领奖台,这也是国家对技能人才重视的体现。我记得2018年1月8日,我走进人民大会堂,和众多的院士、专家一起参加全国科技进步奖励大会,接过奖牌的那一刻我的眼眶湿润了,内心抑制不住地激动,我为自己是一名产业工人感到无比的高兴。谢谢。

  2019-06-20 10:53:47

  方文墨:
  两位师傅是60年代,而我是80后,我的年龄和两位的工龄是差不多的,向两位老劳模致敬。

  2019-06-20 10:54:05

  陈行行:
  前面几位前辈都说得非常好,我应该是在座的五位劳模里工作时间最短的。我2009年从技工学校毕业,到今年才十年时间。但是从我个人的感受来看,这十年中国的产业工人,不管是发展前景还是晋升通道,还是有很大改变的。2011年我刚到单位工作时,也听到过一些声音,说在车间当工人没有前途,进厂时一眼就看清了退休时的状态。因为工人师傅正常的晋升通道是每五年晋升一级,就是说从进厂当学徒工开始至少工作20年才有资格参评高级技师。我到了工作单位以后,勤学苦练,用心钻研,技术水平进步特别快。2014年在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中,一举夺得了职工组加工中心的冠军,并破格晋升为高级技师,受益于这种灵活的体制机制,我现在是我们单位第一位特聘技师、现场工程师,负责领办两个高技能人才工作站,带领着两个高技能人才团队进行技术攻关,发展前景可以说完全超过了我进厂时的想象。

  在我们单位有这样一种说法“科学家的梦想、工程师的蓝图、技能人员的产品”,就是把技能人员和科学家、工程师摆在一样的位置,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我们只有有了好的技能人员才能让好的想法、好的创意变成现实可用的产品。当然,我的职业生涯才经历了第一个十年,和各位劳模相比才算刚刚起步,在我今后的工作生涯当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为我们国家、为我们单位的发展尽可能多的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才不辜负这个美好的时代。谢谢大家。

  2019-06-20 11:06:11

  肉孜麦麦提·巴克:
  刚才各位劳模谈到了自己的技术、产品,包括个人生活的变化。我谈谈我们产业工人工作环境的变化,我们新疆油田位于准噶尔盆地,也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个开发建设的大油田,第一批石油工人到克拉玛依参加油田开发建设时,我们那里的环境特别艰苦,我们的油区一眼望去就是茫茫戈壁,因为有石油的地方不是戈壁就是沙漠。那时候,我们的前辈们住的是自己挖的地窖,用水也是按量供给的。包括上下班的班车都是坐大卡车,如今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随着油田的不断发展,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刚上班的时候,我们的油区都在野外,坐班车最近的也要一个小时,最远的五六个小时,所以我们中午吃的饭、喝的水都是自己带着,中午还没有地方热饭,我们就把中午吃的饭放在暖器上或者管线上进行加热。随着这几年新疆油田建设的不断推进,我们前线的工作环境有了特别大的变化,每一个前线班组都有自己的小厨房、小食堂,比如空调、冰箱、微波炉,这些都很齐全,和家里一样。每天石油工人工作完之后大家一起做饭,每天都可以吃上热饭,喝上干净的水。流动作业的人员也有房车,所以我们工作的环境条件很好,石油工人越来越有干劲了。谢谢。

  2019-06-20 11:07:41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
  听了各位的介绍,我们能感觉到大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取得这样的成绩也是非常不容易的,能不能请大家给我们介绍一下在自己的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有哪些,是怎么克服的,特别是黄老师,作为一个女性工作者,是不是在工作者要比男性工作者遇到的困难更多?谢谢。

  2019-06-20 11:08:53

  黄金娟:
  我觉得作为女性工人碰到的最主要的也是最实际的难题就是如何找到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平衡点,因为生儿育女、照顾家庭是我们无可回避的责任。我比较幸运,我家人非常理解支持我,当然我也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利用业余、零碎的时间照顾好家庭。我每个礼拜回到家里都会给先生一周的衣服打理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照顾好家庭。这种平衡往往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需要付出很多的艰辛,我记得2010年,我们第一套大规模自动化检定系统试点建设,当时我已经46岁了,因为工作的需要,我离开了生活半辈子的绍兴,独自一人来到了另一个城市,嘉兴。作为技术总协调人,全身心投入到项目建设中,当时我的先生因为工作需要留在了绍兴,要照顾家里的老人。我女儿在外地上大学,一家人分成了三个地方,我一到周末就在两个城市来回赶,那时不管工作有多忙,我都会给先生、给女儿发信息,给老人打电话,这已经成为我的生活习惯,也是我最幸福的时刻。

  作为女性工人,我把自己的感悟总结了三点,分享给大家。第一,作为女性工人,工作对我们来说没有区别的对待,尤其是在职场,对女性没有任何区别,有时候甚至还存在着偏见。所以我觉得,我们只能全力以赴。第二,问题和困难不可怕,只要方向是对的,问题和困难越多,说明这个事情干成的意义越大。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就这样勉励自己。第三,一旦认定了方向,我们一定要坚持到底,不要轻易退缩,做到没有遗憾,其实我们无法控制结果,在整个奋斗过程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没有遗憾。谢谢。

  2019-06-20 11:10:30

  寿小丽:
  金娟大姐也是我学习的榜样,关于怎么处理好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关系。

  2019-06-20 11:11:59

  李万君:
  我谈谈生产上的困难,俗话说,“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要想得到幸福,要想实现梦想,需要奋斗,不是一帆风顺的。很多人都坐上高铁,感受到高铁的便利和舒服,但不知高铁生产背后的一些小故事。我们刚刚开始生产高铁时是2007年,我们没有任何经验,外国专家来指导我们在现场干,当时我是干了高铁最关键的部件转向架,按我的想法已经焊得非常完美了,但是现场鉴定的专家过来挑了很多毛病,他说你们技术还不行,干不了,还是采购我们的转向架,当时我心里特别难受,我看国外的转向架焊得很平,前一个接头,后一个接头,我想,外国人也是人,都是手工焊,只要外国人能干的活我们中国焊工一定能干出来。所以经过半个月的摸索,我也能和外国人焊的一样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一些小秘密,并且超过了他们,掌握了动车组生产的核心技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没有停过,还是不断的创新、学习。2017年,我们终于开始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高铁复兴号,在转向架生产过程中,我们又遇到一个意想不到的难题,当时一个扭杆座弯道极多,空间狭小,我们焊了两节车,四个转向架、八个扭杆座都不合格,第一想到的是向上级领导汇报,能不能改一些设计,简单些,得到的回复是绝对不能改,因为国家制定完的标准是很难改的。第二是想到能不能放宽点质量要求,得到的回答是绝对不能放宽,因为中国高铁复兴号运营的时速就是每小时350公里,和飞机的起跑速度是一样的,关系到旅客的安全,也不能放宽。只有我和我的工友们攻关拿下,才能保证中国高铁复兴号的生产。我们用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采用合理的焊接顺序,用“一枪三焊”的操作法,保证了复兴号的批量生产。

  2017年,我们给澳大利亚生产双层轨道客车的时候又遇到一个难题,当时一个车钩座,十个车钩座焊接时外方检测完全不合格,制约当时的生产,公司领导给我派去了,我到现场一看,根据多年的经验,我觉得他们外方制定的标准和操作方法规范不对,需要改。当时外方说不能改,我们制定的你们凭什么说改就改。经过试验,焊接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制定的标准确实不合理,最后按照我的标准去焊接,完全合格了,最后把标准改了。通过这个事儿说明一个道理,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我们中国制造的产品陆陆续续走向世界,我们中国的标准也陆陆续续成为世界的标准。在高铁生产过程中,总会有意想不到的难题,我们高铁工人秉承着产业报国、勇于创新、为中国梦提速的高铁工人精神,在生产中克服了一道又一道难关,为中国高铁的发展助力腾飞。谢谢。

  2019-06-20 11:12:32

  肉孜麦麦提·巴克:
  其实我也是从技工学校毕业的,当时是一名优秀毕业生,当时我们学校有一个政策,每个班的前三名自己可以选择单位,而不是单位选择我们,我选择的是我目前的单位,所以刚上班时我是信心满满的。但是到了单位以后,没想到我的技术和身边的老师傅们差距比较大,有一次我在启动抽油机时被电流打晕了,那时候单位专门给我安排了有经验的师傅和我结成了对子,我也抓紧一切机会练习技术,回到宿舍脑子里还在模拟操作,比如电流怎么测,管线怎么接,流程怎么倒。上班第二年,在我们作业区举行的一个小型的技能比赛中,我还获得了个人项目和全能的第一名,回到单位以后,我们小队队长特别高兴,专门给我开了一个小型的庆功会,在很多人面前把我夸了一顿,奖励了一条毛巾被,这条毛巾被对我的意义特别大,现在还珍藏着,这些年来我身边的师傅和同事帮助我、鼓励我、认可我,我们新疆油田公司给各族员工提供了很多学习技术、培训、参加技能大赛的机会,我从参加工作到现在,离开单位参加各类培训的时间大概达到了1200多天,通过这样的机会,我的技术水平不断的在提高。我在这里还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创建“红柳石油网”的故事,我们新疆有一种灌木叫红柳,大家可能也吃过这个红柳烤肉。我觉得我们石油工人就像红柳一样,扎根戈壁,抱团成长,共同进步。所以我的理念是像红柳一样抱团成长,当初我创建网站时,主要是想把这些年来所学到的知识免费分享给大家,创造一个学习交流平台。目前这个网站各类技术论文等大概有1千多篇,石油名词解释一万多条,全国各地的石油人,不管是初级工、中级工还是高级工,通过网站互相交流学习。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也很有成就感。谢谢大家。

  2019-06-20 11:13:01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经济之声记者:
  刚才各位嘉宾介绍了现在我们技术工人的工作环境变好了,待遇提高了,获得感增强了,但是现在社会上还是一定程度的存在不愿意去读技校,不愿意当技工的现象存在。我想问陈行行,你作为在座的最年轻的一位师傅,您是如何守得住寂寞,沉下心来钻研技术的?您觉得您应该如何带动、影响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技术工人的队伍中来?谢谢。

  2019-06-20 11:26:23

  陈行行:
  我读小学时就比较喜欢动手,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产业工人、技术工人就是我的人生理想,我选择读技校并不是因为考学失败而被迫去的,是因为想通过这个途径学一门手艺,所以主动选择去读技校。我在技工学校读书时,上课一般会坐在第一排中间的位置听课,因为这个位置听课比较清楚。我在技工学校读书时,是想通过在学校几年的学习学到一门手艺。通过在学校三年的学习,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先后考取了八个工种的12本职业资格证书,我想告诉现在的年轻人,你要想好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度过你的一生,态度将会决定你人生的质量。当然,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工人,仅仅依靠在学校里学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的是在毕业之后、工作以后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提高自己。有时候我在钻研问题的时候会不眠不休,这时候会收获很多快乐。现在我们单位有很多非常优秀的技能人员,他们不仅可以干得一手好活,而且他们的技术技能都是非常精湛的,这种硬核实力带给我们的自豪感、荣誉感是其他的东西无法比拟的。通过我自身的切身经历,我想告诉现在的年轻人,现在我们国家的高技能人才,尤其是顶尖的高技能人才是非常短缺和珍贵的,现在我们技能人才,一样可以拿到很好的收入,一样可以有很好的职业发展前景,一样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价值。能够通过技能报效祖国,是我们强国一代年轻人无比光荣的事情,谢谢大家。

  2019-06-20 11:27:39

  寿小丽:
  行行出状元。

  2019-06-20 11:28:23

  李万君:
  我认为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从我自身的感受来讲,劳动者无论干哪一行,把它干好、干精,为企业做贡献,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人生都能获得精彩。现在的社会氛围非常好,尤其是产业工人的待遇政策文件已经出台了。我是2015年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那一年吉林省高考,我接到了很多记者电话,说高考的作文题就是我——从职高走出来的高铁焊接大师。现在大街小巷劳模的画像和身影越来越多,高考复习题经常有劳模的先进事迹,从这点可以看出社会氛围在不断变好。

  我也感受到在国家的一些大型活动中,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代表中,劳动者、劳模、工匠越来越多,只要条件允许,我非常愿意穿自己的工装出席各种场合,我感到当工人无比的光荣。谢谢。

  2019-06-20 11:29:46

  中国日报记者:
  请问方先生,您是所在企业历史上最年轻的高级技师,在过去数年间不间断的技能提升中如何将个人成长融入企业乃至国家航空事业发展的轨迹中的?谢谢。

  2019-06-20 11:30:26

  方文墨:
  我和在座的四位师傅是一模一样的,我也是一名技校的毕业生,我是24岁成为了我们沈飞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高级技师,25岁拿到了全国最年轻的本专业的全国技能大赛的冠军,29岁成为我们本集团最年轻的首席技能专家。但是我刚刚开始从技校毕业来到工厂工作的时候,我的图纸是看不懂的,因为我毕竟是技校毕业生,文化的知识还不是那么多,在进厂初期我每天去图书馆看书,回到工作岗位跟着师傅把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操作步骤琢磨,怎么去干好。我的工具叫做锉刀,看起来非常细长,但是我们在运用手法做工件时,手感、压力都是需要一点一滴去练的。我觉得技能工人一定要把自己的工作性质和国家发展的状态结合起来,年轻的技能工人才能在工作岗位上走得更远更长。谢谢。

  2019-06-20 11:30:28

  寿小丽:
  时间关系,最后一个问题。

  2019-06-20 11:30:52

  工人日报记者: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想问一下各位老师,70年来您印象最深的劳模是哪一位?他身上的哪些品质您觉得是永不过时,在今天仍然需要我们产业工人去继承和发扬的?谢谢。

  2019-06-20 11:31:11

  黄金娟:
  我觉得70年来我们周围各行各业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劳模,对我影响最大是在项目开展过程中给予我很大帮助的包起帆老师,包老师是一名从上海港码头工人成长起来的科技精英,研发了新型抓斗技术,推进了我国港口装卸的自动化,他被誉为“抓斗大王”。去年年底又被国家授予“改革先锋”的称号,称他为“港口装卸自动化的创新者”。前段时间,我向包老师请教国际标准立项的事情,他不但非常详细地给我们讲解,还赠送了厚厚一本申请过程需要的详细资料,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包老师身上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的优秀品质有许多,特别是他坚定执着的创新攻坚精神,他和我说过“金娟,在创新的道路上,信心比金子更重要”。虽然他没有高学历,但是他凭借刻苦努力,带领团队六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在同一届国际发明展览会上获得了四项金奖,真的是很了不起。包老师每年自掏腰包,为当年在码头上伤残的工友进行慰问,只要工友、同事有困难,他都会竭尽全力去帮助,我从心底里感恩,他的行为也激励我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谢谢。

  2019-06-20 11:31:39

  肉孜麦麦提·巴克:
  我作为一个石油工人,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也是让我特别崇拜的,就是我们的“老铁人”王进喜,他是“苦干实干三老四严”石油精神的奠基者。印象深刻的是,他“宁可少活20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精神,“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2016年,国际油价持续走低,我们这样的单位是亏损的状态,因为每生产一吨油就要亏损100多块钱,单位关停了一些效益不太好的油井,职工情绪不太稳定,当时我就想到了“老铁人”王进喜。我跟大家说,他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坚持理想信念,守住“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初心,和他的年代相比,我们的困难算不了什么。我多次带领班组职工到克拉玛依一号井,克拉玛依纪念碑这些地方去参观,重温石油精神。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当年还完成了各项生产指标,顺利渡过了油价的寒冬。

  我们在目前的形势下,作为新时期的石油工人来说,要继承和弘扬石油精神,要守住老一辈石油人的初心。在自己的岗位上多学新工艺、新技术,多做小创新、小改革,为祖国多采油、采好油。谢谢。

  2019-06-20 11:31:55

  陈行行:
  我印象最深的劳模是许振超前辈,他是青岛港集装箱公司的桥吊司机,曾经担任过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兼职副主席,2018年12月被授予“改革先锋”的称号。因为我也是山东人,我在读中专的时候就听过许振超前辈的故事,而且他也担任过我们学校的客座教授。他曾经给我们讲过三句话:第一,要用知识创造事业。第二,做不了科学家就做能工巧匠。第三,要做就做世界最好的。正是凭借着他执着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态度,让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绩。这三句话对我的影响很大,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产业工人的成长经历,从桥吊司机成长为桥吊技术专家,从一名初中毕业的技术工人成为新时代的先锋。我觉得在许振超前辈身上集中体现了敢想敢干、苦干实干、能干巧干的优秀品质,以及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是永远都值得我们年轻工人们学习、继承和发扬的。谢谢。

  2019-06-20 11:32:25

  方文墨:
  我最敬佩的劳模就是我们沈飞公司原董事长罗阳,罗总出生于1961年6月29日,沈飞公司建厂日是1951年6月29日。罗总为广大年轻人树立了很高的标杆,在他工作过程中,他把身心和全部的爱奉献给自己的岗位。我们年轻人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成立了罗阳青年突击队,秉承了罗阳精神,把我们在航空产品上不好干、很难干的,而且是在世界上顶尖的高精尖产品一一攻克掉。虽然我和罗阳董事长的工作性质是不一样的,罗总是偏技术和管理,而我是偏一线的技能,但是我觉得我们年轻人从他的身上也可以学到,在工作岗位上一心一意把工作干好,一心一意把工作做实做精,我们一定会秉承罗阳董事长“才见虹霓君已去,英雄谢幕海天间”的精神,投身航空、建设航空、报效航空。谢谢。

  2019-06-20 11:37:01

  李万君:
  刚才四位师傅说的都是国家一些知名劳模,今天我给大家说的不是国家级的劳模,虽然没有那么大的名气,但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他就是我的父亲,是客车厂第一批老工人,连续七年获得了我们公司的厂级劳模和长春市劳模、铁道部劳模。我回想起小的时候,我的父亲把全部精力用在工作当中,贪黑起早,任劳任怨,到了年底的时候我看到父亲拿着大红花、拿着证书回来,那时候给我的感受,只有在电影里看到战斗英雄拿着大红花,这时候我特别敬佩我的父亲,我想,我的父亲就是个英雄。有一次父亲拿着大红花和证书回家的时候,我和我的弟弟两个人抢,弟弟抢不过我还哭了,这时候我把红花给了弟弟。我心里想,将来长大上班我也要当劳模。父亲回家晚上吃饭时说的最多的事就是工厂干活的事,有一次父亲回家非常羡慕地说,我们车间青工获得了公司焊工大赛的第一,那时候我才感受到,父亲已经是了不起的英雄,还羡慕人家。这时候我觉得,当个焊接状元也行,所以我从小就立下做工匠的愿望。

  我的人生也非常巧合,学校毕业以后,我和我的弟弟分别来到客车厂从事高铁生产,我先后多次获得了省市全国大赛的焊接状元,也当上了全国劳模,我的弟弟也当上了公司劳模,可以说我一家是劳模世家。现在我们的社会非常尊重劳动,尊重劳模,尊重工匠,氛围非常好,我真正感受到当劳模、当工匠无比的光荣。我也感受到,劳模精神不仅是我们这一代,乃至未来的产业工人都要去继承和发扬。谢谢。

  2019-06-20 11:40:19

  寿小丽:
  已经整整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们的见面会就要结束了,相信大家都意犹未尽。我想大家都跟我一样,震撼于我们的文墨能够用手工锉削出精度为0.003毫米的零件,我们也会欣喜于我们的行行,还不到30岁就为国家做出这么大的贡献,也相信以后大家在用电的时候都会想到我们的金娟大姐,她正在为我们用的每一度电负责。在我们坐着高铁出去旅游时,我们会想到万君师傅正在为我们的安全保驾护航。当我们开着车飞驰的时候会想到巴克正远在新疆为我们采油作业。他们正是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与执着,他们追求着精致与极致,正在缔造着一个个传奇的工匠故事。希望大家和社会各界都能更加关心、关爱、关注我们的产业工人, 就像刚才巴克师傅所说到的,让我们像“红柳一样抱团成长”,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今天的见面会就到这里,谢谢五位出席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再见。



来源:国务院新闻办网站 http://www.scio.gov.cn/xwfbh/xwbfbh/wqfbh/39595/40758/index.htm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