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具有两重性,一是指文化的精神追求;二是指该文化所倡导的日常行为习惯。工会组织作为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在建设先进职工文化、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职工素质等方面是职责所在,更是责任所在。
一、推进职工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推进职工文化建设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选择。文化体现的是一个群体的共有价值取向和精神状态,对人们的行为习惯具有涵养和化育作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文化先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建设先进的职工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文化熏陶中推动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成为广大职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行为准则。
(二)推进职工文化建设是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必然选择。文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教化作用。推进职工文化建设,通过举办各类人文讲座、技能培训、文明宣传、征文等活动和形式,使广大职工接受先进文化的引领,滋养心灵、陶冶情操,树立文化自信和价值自觉,进一步发挥文化的潜移默化、积微成著的教化作用,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
(三)推进职工文化建设是工会履职尽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选择。“文化是维系社会秩序的粘合剂”。推进职工文化建设,完善职工文化活动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送文化、种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职工的业余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广大职工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积极的价值取向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维护职工队伍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工会在推进职工文化建设中的存在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各种理念交叉凸显,工会在推进职工文化建设、加强教育引导等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短板。2015年9月和10月,杭州市总工会利用微信作了一次职工文化微调查,有1.2万余名职工参与了调查。从调查情况看,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职工思想教育的有效办法不多。在当前工会手段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加强创新,找到行之有效的载体、方法和形式,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各级工会仍然习惯于用层层下文的方法布置教育活动,传统的套路、传统的方法,教育和实际脱节,教育目的和对象脱节的问题,形式主义的问题都比较严重。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内化于心,把真的精髓和灵魂实化到每一个职工身上去,有用的办法不多。如何讲述改革开放的成就,如何讲好劳模先进的故事,切实引领社会风尚、引领职工进步,没有很好的手段和载体。
(二)职工文化的引领能力不足。当前各级工会在文化建设的机制上,习惯于把搞文体活动作为文化建设的主载体,习惯于工会动员、逐级选拔,忽视了文化的教育性、引领性和前瞻性。各地总工会在职工文化教育方面的系统性设计、系统性推进方面做不够好,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来办法不多、方法陈旧,对职工特别是新生代职工缺少吸引力。各级工会所属的工人文化宫、职工学校等工会自有文化活动阵地,在组织活动、开展教育培训方面没有实现一体化、整体性、联动性,工会资源整合不够,各搞各的,在引领职工文化建设上发挥的实际作用非常差。从调查看,基层工会组织的文体活动普遍缺少,距离职工群众的期望有很大差距。参与工会组织的文体活动的职工只占20%,57%的职工活动圈子依旧是在家庭、同事、朋友之间,近60%的职工主要业余活动以看电影电视、上网为主。据统计,56.5%的职工希望通过企业工会统一组织报名参加各种文体活动。
(三)新媒体新技术的运用偏弱。当前,信息技术高度发达,新媒体新技术层出不穷,发展日新月异,智能终端越来越普及,各级工会干部对充分利用新媒体组织引导职工、团结凝聚职工的思想认识还不够,对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工作和活动的意识严重不足,对新媒体新技术掌握运用能力普遍滞后和偏弱。从调查看,有33.4%的职工希望通过工会新媒体等形式参与活动,这个比例随着职工队伍年轻化正在逐年递增。工会干部在运用新媒体上的不足,使工会在吸引和凝聚新生代年轻职工上做得还不够好,没有显现出群团组织应有的活力。
三、杭州市总工会推进职工文化建设的实践
近年来,杭州市总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眼于服务科学发展、服务和谐社会、服务职工群众,以推进职工文化建设为总抓手,积极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不断加大教育力度,强化宣传引导,在价值导向、机制设计、阵地建设、新媒体运用上,结合杭州特点,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着力提高职工队伍思想道德、文明文化素质。
(一)坚持价值导向,大力弘扬劳模精神。一是突出劳模引领,弘扬劳模精神。市总工会在自办的《杭州工运》报专门开设“最美劳动者”、“最美娘家人”专版,在杭州工会网和杭州工会发布主页显要位置开设了最美风采、一线实录等主题网页,每期都从各行各业职工中选树劳模、工会干部典型进行宣传,先后刊发了劳模微语录、劳模事迹、最美劳动者、最美娘家人、人物图片等多种形式专栏,连续推出一线劳模先进典型人物报道200多个。二是坚持典型引路,形象宣传到位。近年来,杭州市总工会着眼于突出劳模等先进职工典型示范,探索开展了人物形象宣传,先后在全市50个公共自行车灯箱植入劳模形象,在31个地铁站用3米长、1.5米宽的灯箱刊登了31个劳模的个人巨幅形象广告并配发一句劳模微语录,在50个公交站台宣传20个全国劳模和30个省劳模形象广告。通过巨幅人物形象广告形成了震撼力,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三是强化正面引导,开展主题教育。近几年,市总工会先后开展学习“最美精神”、“中国梦·劳动美”、“我们价值观”、“争做五爱好职工、同心共圆中国梦”、“五心暖职工、五爱共筑梦”等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了教育、学习、文化、宣传等具体活动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杭州“五心”工会干部精神和“五爱”职工价值观。市总工会成立了以全国劳模孔胜东、史文斌为代表的劳模讲师团,20名劳模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等形式开展宣讲,用自己爱岗敬业、岗位成才的现身说法感染和教育广大职工。两年来已宣讲170余场,深受企业和职工的好评。
(二)完善教学机制,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一是在“教”字上下功夫,创建职工教育的新平台。市总工会开办“杭州职工大学堂”,建立了集劳模讲师团、文化讲座师资库、演出团队服务库、职工艺术人才库等服务职工文化的“一团三库”,建立“工会乐活文化”服务网,提供70余个文化艺术体育生活类专业的“菜单式”服务,由基层和职工根据各自兴趣和爱好,在网上自主“点菜”预约,专业老师上门授课、送教入企,已累计送出讲座371场,营造“满城书香”的职工文化氛围。二是在“学”字上下功夫,拓展职工学习的新机制。2012年,市总工会着眼于提高职工学历水平,引导广大职工学文化、提素质,启动了资助千名优秀外来务工人员上大学计划,为就读市工人业余大学并顺利毕业的优秀外来务工人员资助70%、劳模资助100%的学费。3年来,累计有3126名外来务工人员就读。2015年,市总工会拓展学历教育渠道,联合浙江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杭州科学职业技术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和市工人业余大学等6所高等、高职院校共同为职工提供60余个专业的支持,由职工根据需要自主选择报名。这项活动一经推出受到了职工和社会强烈反响,当年全市有1655名职工报名参加学历教育。这项活动,得到全国省市媒体的关注,各大媒体都进行了宣传报道,有效地扩大了杭州工会的影响。
(三)建强文化阵地,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一是着眼于夯实基础,把文化阵地建进基层。从2008年开始,市总工会在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企业、工业园区、重点工程建设工地,大力普及集职工书屋、职工学校、职工俱乐部三位一体“新杭州人文化家园”建设。专门下发文件,明确建家标准,规范建家程序,出台激励措施,达到要求的给予授牌。同时,整合社会资源为文化家园服务,为职工书屋开通了市图书馆借书一证通,为每个家园配发1万元的体育器材,开展深化提质,推动职工服务点进文化家园。目前,全市已建成310余家“新杭州人文化家园”,在全市基本形成了一个覆盖广泛、功能全面的学习阅读、教育培训、体育娱乐、提升素质的职工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二是着眼于活跃基层,把文体活动送进企业。市总工会每年开展“千场电影进企业、百场文艺下基层”活动,全市工会上下联动,把优秀电影和精彩文艺演出送进文化家园等外来务工者集中的厂矿、工业园区和建设工地,近三年累计送电影3879场、送演出863场、送心理健康讲座308场。同时,积极动员和鼓励乡镇、街道及基层工会开展丰富多彩的趣味运动会、健身休闲、文艺表演、摄影书法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努力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促进职工身心健康。
(四)抢占网络空间,着力拓展职工文化的新领域。一是建好工会新网站,聚基层工会之合力。着力打造“杭州工会网”,拓展专题性、交互性和功能性,不断美化页面,逐步完善功能,突出发挥宣传、服务、交流的窗口作用。杭州工会网在新闻信息、公共服务、政策文件等主栏目的基础上,专门开设了基层工会栏目,建设了一线实录、最美风采展示等宣传一线劳动者的页面,新开了经验交流、六五普法、工资集体协商条例等专题介绍,开办了工会主席话改革、工会半月谈、工会论坛等理论探讨版块,开发了乐活工会文化服务网等专题服务网站,努力为基层工会和职工构建便捷温暖的“网络之家”。现在,基层工会各级通讯员、信息员投稿踊跃,仅2015年就发布全市工会的新闻信息1.54万余篇。杭州工会网累计访问量已超过260万人次。二是打造工会新媒体,集职工群众之人气。杭州市总工会着力将“杭州工会发布”微信平台打造成工会权威信息发布与民生服务的平台,坚持以宣传、服务和活动为主的“三位一体”的发布方针,制定了工作发布程序,健全了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机制。聚焦“三性”推送微信信息,一是坚持新闻性,围绕职工关注,发布各类及时有效的新闻信息;二是坚持服务性,根据职工需要,发布各类服务性的信息;三是坚持可阅读性,把握职工阅读需求,发布各类美文和深度文章,提高阅读品味。2015年五一期间,市总工会以孔胜东、史文斌等7个杭城著名的劳动模范为原型,制作了劳模漫画故事,同步在交通91.8、杭州映像、杭州城市快报、杭州之声、杭州旅游、浙江在线等省市10个微信大号里推广,一天转发一个劳模故事,累计推送达到283万人次,有效地在网络新媒体空间弘扬了劳模精神、传递了工人阶级的正能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同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微信线上线下活动凝聚微信粉丝。市总工会联合邮政、美洋广告、时代院线、杭州职旅社等单位共同为杭州工会发布提供支持服务,为杭州工会微信粉丝提供免费形象明信片、电影票、宾馆住宿、旅游等免费或价格优惠服务,开展观影抢票、看戏、旅游休闲等活动。杭州工会发布微信有效地拓展了工会在网络领域的影响,聚集了一大批职工粉丝,经常开展互动活动,集聚了工会的网络人气。
四、新形势下工会推进职工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突飞猛进,职工队伍结构正在发生着巨变,社会生活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推进职工文化建设迫切需要各级工会组织采取新的手段,探索新的方法,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变化。
(一)积极创新职工思想教育的新方法。进一步转变工作思路,突破传统工作模式的条条框框,不断创新方法手段,把思想教育、维权帮扶、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工作的实效性。要发挥工会组织联系职工群众的优势,用职工群众感兴趣、听得懂、易接受的方式方法,教育引导职工群众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要积极探索使用大平台、大屏幕、大网络抓教育,积极运用新媒介、新技术抓宣传教育,借助党政和社会力量,一起把工人阶级的故事讲好,通过层层递进、全面覆盖的形式,寓教于无形,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逐步扩大工会组织在职工中的影响力,真正把职工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而奋斗。
(二)积极探索职工文化服务的新模式。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加强对职工文化的系统性研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总揽,结合各地实际,全面系统地推进职工文化建设。一要整合社会资源。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既要整合梳理好全市工会现有的文化资源,又要把社会、商业的各类文化服务资源纳入工会服务体系,为职工提供更加全面、丰富的文化服务。二要创新方式方法。要依托社会化的手段,尝试开展项目化运作的模式。探索引进商业机构,组织策划活动,营造社会氛围,广泛发动参与,提高活动的普及面和参与率,带动和活跃基层工会。三要搭建好网络保障平台。要积极融合各类服务资源,面向基层和不同的职工群体,运用互联网技术搭建好文化配送服务的网络平台,更加精准地提供服务。要建立健全线上、线下的沟通反馈机制,根据基层和职工需要,不断完善服务内容和服务项目,努力形成工会配送、按需订制、自主选择、分类服务的良好格局,切实符合职工需求,活跃基层文化生活。
(三)努力打造职工素质提升的新机制。要着力打造职工素质提升的机制格局,综合技能提升、学历提高、普法讲座、文化熏陶、艺术修养、体育健身和心理健康等方面,打造形成自上而下、全面覆盖的网络化、立体化的职工素质提升机制。同时,要探索搭建好职工素质提升到价值提升的转化平台,让职工在素质提升之后实现价值和理想愿景,推动形成“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营造好学习提高、实现理想的社会氛围。
(四)积极开发运用职工喜爱的新媒体。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积极运用信息化、网络化的宣传教育新媒体、新手段、新阵地,通过把握广大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的阅读偏好、生活习惯、社交特点和思维方式,量身定做个性化的服务,形成多层次、开放式、网络化的职工思想教育、法律宣传、素质提升和文化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工作体系。